中外历史阶段特征对比及知识整合表1:公元前5——前3世纪的东西文明比较项目世界(古希腊)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经济自然地理环境:人多地少山多多海岸线经济:海外贸易频繁工商业、商品经济发达(海洋文明)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铁器牛耕使用,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自然经济(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重农抑商政策形成。(大河文明)政治民主制:小国寡民,公民主权奴隶社会瓦解,封建制度确立。出现了春秋争霸和战国兼并战争,分封宗法制崩溃,社会大动荡、大变革,各国纷纷变法图强。中央集权制度形成。思想①孔子和百家争鸣:形成思想解放的局面,道、儒、法、墨成为主要的流派;②教育方面:学在官府的局面被打破,私学兴起。表2:14——18世纪(工场手工业时期)中西对比项目西方中国(明清时期)特征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的过渡君主专制的加强和封建制度的衰落表现经济:资本主义萌芽,处于工场手工业时期。政治: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爆发。文化:掀起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对外:开始全球性的交往和早期殖民扩张。经济:自然经济占主体,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政治:君主专制空前加强。文化:推行文化专制,古代科技进入总结阶段。外交:由开放转为闭关锁国。重大史实政治: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和君主立宪制度的建立,美国独立,法国大革命。文化: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牛顿经典力学。外交: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经济:封建全面高涨,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政治:专制皇权的强化(废相设内阁、军机处)。文化:《本草纲目》、《天工开物》。外交:海禁、闭关政策的推行。表3:18世纪的后半期至19世纪中期(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中西对比西方中国特征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进入工业文明时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始并逐步加深表现经济:生产力快速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初步形成。政治:掀起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高潮。文化:启蒙思想广泛传播,理性主义推动了欧洲的资本主义发展。科学技术领域出现重大突破。对外:出现全球范围的海外扩张。经济:自然经济开始瓦解,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政治:清政府为了维护统治推行洋务运动;人民掀起太平天国等革命斗争。文化:西学东渐的大规模传入。外交:由闭关锁国到向资本主义国家被迫开放。社会生活:社会习俗开始展现时代特征。重大史实经济:第一次工业革命。政治:美国内战,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文化:《共产党宣言》;达尔文与进化论,瓦特与蒸汽机。对外:英国海外殖民霸权和世界霸主地位的确立。政治:两次鸦片战争;洋务运动。经济:中国近代化艰难起步,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文化:开眼看世界。“师夷长技以制夷”生活:新潮冲击下交通、通讯等社会生活变化。1表4: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中西对比西方中国特征大企业时代到来,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帝国主义阶段)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和近代化的发展表现经济:进入电气时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最终形成。政治:资本主义世界出现政治发展不平衡。文化:科学技术领域出现重大突破。对外:世界瓜分完毕。经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政治:清政府成为列强侵华工具,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先后兴起。文化:资产阶级维新、革命思想形成,影响深远。社会生活:继续近代化。重大史实经济:第二次工业革命。政治: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进入帝国主义阶段。文化:爱迪生与电的应用政治:列强发动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国内掀起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当政者从清政府到北洋军阀政府。经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19世纪末)。文化:维新变法、民主共和、实业救国思潮。表5:1914年——1927年的世界与中国世界中国特征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引发一战;人类社会开始现代历史。民主革命出现重大转折,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义革命的过渡。表现经济:在战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政治: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爆发文化:先进科学技术成果被应用于军事经济:民族资本主义出现短暂黄金发展时期,但战后列强卷土重来。政治:北洋军阀政府黑暗统治。文化:掀起了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