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官年度工作心得体会总结不知不觉,在中扬工作和生活已经度过了两年的时光。两年的日子说长也不长说短也不短。在这期间,苦过,累过,委屈过,混乱过,迷茫过,但最终还是找到了自我,找到了工作的重心和方向也找到了自己奋斗的方向。有一句话这样说的,如果人一辈子都不曾混乱过,那他从来就没有思考过。我很庆幸,通过用心去观察、去体悟、去感知基层一线的百姓生活,我在无形中成长了很多,在工作上多了一份细心和主动,在待人处事上多了一份成熟和稳重,在生活中多了一份从容和淡定。今天镇里的组织委员要求我们所有的村官谈谈这段时间来得工作感受,作为年终考核的依据。我想借这个机会把这两年的所做所想真实的记录下来,算是给这两年的工作和生活来的一点痕迹吧。还记得20XX年的那个夏天,刚到中扬工作的时候,由于这里地处偏僻远离市区,艰苦的条件使得同来的一名村官干了仅仅三天就辞职退出。看着同伴远去的的身影,当时的心里确实不是滋味即惋惜不舍又感同身受,也想有辞职不干的想法。但一想:既来之则安之,就当是把在农村受的所谓的物质上的一点苦当成是对自己的磨砺和人生的财富,安安心心的呆了下来吧,实在不行咱就撤,哪成想到现在已经干满了两年。那时的我刚出校门对农村的很多事情都不是很了解,所以在到村任职之后,利用跟随当时的组委对全镇村(居)考核干部的机会,对全镇的11个村(居)进行了走访,在与村干部、老党员、群众代表交谈中逐步了解现在的农村老百姓都在想什么,都盼望些什么。对自己任职村的村情民意有了大致了解,对全镇风土人情、民俗习惯都有了深刻的认识。任职的第一年,我主要是配合村两委做一些基本工作写写材料搞搞电脑,在闲暇时大部分时间都在村里到处走动,和他们拉家常,甚至还和他们续起了辈分,村民们都很关心我这个在异乡任职的大学生。那时最大的收获是自己能迅速的适应农村的环境并且融入进去,前段时间看到有位村官在自己的博客里提出“近→亲→情”的群众路线:大学生村官首先要走进村民,走进了才能亲,有了亲近才有感情,与村民有了感情,大家是一家人,就没有什么事情第1页共4页是解决不了的,这就是“近→亲→情”的群众路线。其实我觉得只要你心里装着老百姓,真心实意的想为老百姓做事,真的把老百姓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来办,用不着宣传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自然会认可你会接纳你。说来惭愧,两年过去我没有为村里做过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也没有为村里解决过什么实际困难。但我看的出,村里人是把我当自家人待的,每次下村他们亲切的喊我叫“家里人”。让我感触至今的是有两件事,虽然过去很长时间但一直被村里人津津乐道:一是刚来得时候在老村部和村里的计生主任核对全村的育龄妇女到深夜12点,摸黑又赶回镇里的宿舍;二是每月从自己的工资中抽出100元资助本村的一户贫困家庭的孩子。事真的是小事,我是村里的干部核对全村的育龄妇女,这本来就是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才是应该的。100块钱,别说在城里就是在镇上连请顿像样的饭钱都不够,这又能解决他们家什么实际问题呢。我想这两件小事是让村里人感觉的我把他们的事情当作是自己的事来办,他们的事就是我的事,我就是他们自己人。有句老话现在常讲: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我觉得获得老百姓的口碑,获得老百姓的夸奖,不需要什么理论什么路线,只要有一颗真心为老百姓办事的心,真心得把老百姓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来做就行。第二年的工作主要分为两大块:镇里的和创业项目。在镇里我主要在政法一线的工作,政法一线的工作看似繁重而复杂,但真正用心去做的时候才会发现并没有想象中那样“可怕”。政法工作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1、普法宣传,“摆摊”与“串门”相结合,我这方面的工作主要专注于乡镇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主要采用两种方式,一种是在街上“摆摊”,发放法律知识小册,帮助前来咨询的村民解决一些法律问题的困扰。感触颇深的是,现在的老百姓对法律知识的渴求度非常高,每到这种“摆摊”活动得时候,“生意”特别火爆,争相索要法律书籍。这说明一方面现在老百姓维权意识比较强,侵权的事情比较多,另一方面也说明现在确实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