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供给侧改革新路径分析1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研究现状1.1森林康养的内涵界定。森林康养是森林与康养相结合。目前国内学术界对“森林康养”没有统一概念界定标准,概念界定主体多样。从森林康养发展的切入点不同,有学者强调森林康养产业是与大健康产业及医疗服务设施相结合发展的产业。孙抱朴[2]指出,“森林康养”就是以丰富多彩的森林景观、优质富氧的森林环境等主要资源,配备相应的养生休闲及医疗服务设施,开展以修身养心、调试机能、延缓衰老为目的的森林游憩、度假、疗养等活动的统称。而有学者将所结合产业具体化。邓三龙[3]和刘拓[4]就强调森林康养是把优质森林资源与现代医学和中医等传统医学有机结合开展一系列有利于身心健康的活动。另外有学者在界定概念时就森林功能方面对森林康养下定义。吴后建[5]等在总结相关学者的观点后将森林康养概念以广义与狭义相区分,将狭义的森林康养定义为以森林资源和森林环境为基础,以健康理论为指引,以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相结合为支撑一系列有益人类身心健康的活动;广义的森林康养被定义为依托森林及其环境,开展维持、保持和修复、恢复人类健康的活动和过程。国外对森林康养的定义则趋于实用性,所指范围较明确。比如欧洲等国将森林康养定义为“natureexperience”或“interactingwithnature”,在自然环境中积累一系列有益于身心健康的经历[6]。日本则将森林康养称为“shin-rin-youku”(forest-airbathingandwalking)即“森林浴”,很容易理解,就是指人置身于以森林为代表的自然环境中,利用森林步道进行徒步运动,通过在林间放松休憩等方式达到放松身心、改善身体状态的目的[7]。而后日本也将其推广发展,具体与医药事业结合发展,提到“森林浴”也就知道“森林医疗”(forestmedicine)。在综合已有定义和当前时代发展趋势的基础上考虑“技术”要素,笔者认为森林康养是以丰富多样的森林资源与生态环境为发展载体,将休闲娱乐项目及观赏性旅游事业与现代医学及传统医学相结合,融合互联网技术开展的养老、运动、亲子、饮食、休憩等一系列第1页共4页丰富人们精神生活、促进人们身体健康的活动。1.2森林康养产业与传统旅游产业比较分析。森林康养是一系列活动,而森林康养产业则属于第三产业范畴,是社会分工和生产力发展到了一定程度的结果。森林康养产业的出现,传统旅游等受到了关注。传统旅游更强调的是自然景观的观赏及文化特质的欣赏与享受,其主要目的在于消遣与娱乐,并不是对生态资源的保护[8]。很显然,传统的旅游方式已经不适应这个生态价值凸显的时代。陶智全[9]就提到与传统旅游的取向比较,森林康养有依托于植物对人体健康的作用。1.3森林康养医疗功能国外对森林康养的医疗理论研究开展较早。在1998年,日本研究人员就通过相关研究指出森林浴有益于高龄糖尿病患者的治疗[10]。另外,森林康养与医疗结合的理论研究集中于寄希望于利用森林康养解决高血压、糖尿病等甚至抗癌等医学难题。liq等人研究发现进行森林浴能够尿肾上腺素降低,尿多巴胺上升,血清脂联素增加,降低心率,减少负面情绪,增加活力,甚至具有抗癌效果,能够提高nk细胞活性,增强人体免疫力[11]。国内对这个方面的研究较少但也存在,比如周玉丽,任士福研究森林对人体健康时发现不同树种分泌的植物杀菌素不同。森林释放出的负氧离子被人体吸收后,能够有效增强人体心脑、肺功能,减轻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12]。2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的实践2.1森林康养产业发展国外经验借鉴。国外森林康养产业发展起步早发展快。我国森林康养产业的发展正处于起步阶段。当前一些学者在提及森林康养发展实践方面集中于对他国经验的研究。韩国建设自然休养林、健全政策法律体系、制定《森林文化X8226;休养法》等[13];对德国创建森林浴基地建设、提出“森林地形疗法”和“自然健康疗法”、建立森林幼儿园等[14-15];所有国外发展已经成熟的实践都在研究时作为了可借鉴对象。2.2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的中国实践。国内森林康养实践集中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举办研讨会,加强顶层设计,另一方面是森林康养基地建设。20XX年引入森林康养理念并在北京及第2页共4页重庆举办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