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少教多学”的肤浅认识——赤峰市松山红旗中学语文组车尚民一、少教多学的前提是转变教育观念。传统的师本教育,教师是教学的中心,教师拥有教学的绝对权威。师本课堂是教师“一言堂”。教师死守“师道尊严”,要求学生对教师及教学的绝对服从,学生在教学中完全处于被动的从属地位。虽然,我国教育改革进行了几十年,但是效果并不显著的原因就在于此。国内专家提出“以生为本”,倡导把学习还给学生。在生本理念指导下,教师的作用和价值体现在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内在积极性,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先学后教,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学生的学上:只要学生能学会的,就让学生去学;只要学生能动手的,就让学生去动手;只要学生能思考的,就让学生去思考;只要学生能讨论的,就让学生去讨论;只要学生自己能得出结论的,就让学生自己去得出结论。放手让学生自主感悟,自主学习,然后教师再根据课堂反馈情况,有的放矢点拔总结,让语文课教学成为师生共享的过程,让语文课堂实现多学少教的双赢。二、少教多学的基础是“生本教育”。“生本教育”就是“真正以学生为主人的,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生本教育强调学生是教育的真正主体,是学习的真正主人。生本教育所关注和弘扬的理念是:人具有发展的无限可能性,教育应当充分发挥人的潜能;人具有学习的天性和本能,教育的功能在于顺应人的天性,激扬生命自身去发展自己;人具有发展的需要,人渴望实现自己的价值;尊重、信任、依靠学生,是教育成功的秘诀。所以生本教育就是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宗旨的教育。在生本教育理念指导下,学校的课程、教材、教法,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教育评价体系和管理方法等等均需因国情、地区或学校性质之不同进行改革。实验与研究的初步成果表明,生本教育反映了教育的本体本质和生命本质,体现了教育的根本立场和教育的根本规律,使教育从复杂回归到简单和自然。生本教育的具体方法是:先做后学,先学后教,少教多学,以学定教,进而不教而教。生本教育论者特别强调学生学习的核心部分是感悟,认为感悟不仅是学习的重要过程,而且是重要结果;所有的学习最终归结为感悟。“读和做,缓说破。”用这种方法去促使学生的感悟。生本教育的方法主要是强调要充分地调动和利用学生资源,强调把学生的学习尽早地交付给学生,教师尽快地让学生自己活动起来,去获得知识,去解决问题,把可以托付的教学托付给学生。三、少教多学的关键是课程进行改革。显然,教育体系的改革要求对课程进行改革,其方向,就是朱熹所说的:“小立课程,大作功夫”,指的是教给学生的基础知识要尽可能地精简,腾出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大量地进行活动,在活动中获得透彻的知识,相关的悟感(如语感、数感等),和学科的探索进取的勇气,即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实施“教少学多”。“小立课程,大作功夫”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可能性既由于原有课程有着删削的空间,也由于学生拥有的学习潜能和品质。学生拥有学习的天性,可以通过他们的自主的学习活动,去获取反映了人类高深智慧的知识。比如,有的学生认字到了一定的时候,进度忽然加快了,有不少老师还没有教的字他们自己就认识了;又如,在数学学习中,学生忽然知道了老师和课本都没有提及的方法;在语言学习中,比如学普通话,学生学习用普通话说出若干词语之后,忽然能用普通话说出全部词语了。这种举一反三,见微知著提升的过程,同牛顿看到了苹果,却悟到了万有引力的过程是类似的,都是依靠某种力量,从而超越了面对的事物,而获得认识的提升。总之,少教多学是一种新型的先进的教学理念,她正处于成长期,需要每一名教师去用心呵护,用脑琢磨,在步履蹒跚中,探索出更适合这种教学模式的方法,为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进献自己的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