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会计实务第1章讲义第一章会计概述考情分析本章内容是基本知识章节,其内容承继了原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中会计基础的内容,是整个初级职称通过的基础,学习整体难度不算高,但有个别难点,知识面较广,考生在学习时应注意归纳总结。第一节会计概念、职能和目标一、会计概念——什么是会计?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采用专门方法和程序,对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完整的、连续的、系统的核算和监督,以提供经济信息和反映受托责任履行情况为主要目的的经济管理活动。二、会计职能——会计有啥用?(一)基本职能1.核算职能——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贯穿于经济活动的全过程,是会计最基本的职能。会计核算的主要内容:①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②财物的收发、增减和使用;③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④资本、基金的增减;⑤收入、支出、费用、成本的计算;⑥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⑦其他事项。2.监督职能——对特定主体经济活动和相关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合理性进行审查。真实性审查:核算是否根据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合法性审查:经济业务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合理性审查:财务收支是否符合财务收支计划【提示】会计监督分为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2.会计核算职能和监督职能的关系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会计核算是会计监督的基础,没有核算提供的各种信息,监督就失去了依据;会计监督又是会计核算质量的保障,只有核算没有监督,就难以保证核算提供信息的质量。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二)拓展职能三、会计目标会计目标,是要求会计工作完成的任务或达到的标准,即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知识点总结第二节会计基本假设、会计基础和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一、会计基本假设会计基本假设是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前提,是对会计核算所处时间、空间和环境等所作的合理设定。会计基本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等四个假设。1.会计主体会计主体是指会计工作服务的特定对象,是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为了向财务报告使用者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提供与其决策有用的信息,会计核算和财务报告的编制应当集中于反映特定对象的活动,并将其与其他经济实体区别开来。在会计主体假设下,企业应当对其本身发生的交易或事项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反映企业本身所从事的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1.它不仅要求会计核算分清经济业务是属于本企业还是其他企业,还要分清经济业务是属于本企业还是企业的所有者。2.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并非对等的概念。一般而言,凡是法人单位必为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人。企业集团、企业、企业的分厂、企业的车间或事业部,都可以成为2.持续经营指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企业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理解】持续经营只是一个假定,一个企业在不能持续经营时应当停止使用根据该假设所选择的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原则与方法,一旦进入清算,就应当改按清算会计处理3.会计分期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以便分期结算账目和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编制财务会计报告。会计分期的目的,在于通过会计期间的划分,将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成连续、相等的期间,据以结算盈亏,按期编报财务报告,从而及时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信息。(1)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且均按公历起讫日期确定。半年度、季度和月度称为会计中期。(2)由于会计分期,才产生了当期与其他期间的差别,从而形成了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不同的记账基础,进而出现了应收、应付会计处理方法。4.货币计量指会计主体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