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华为执行力》时间管理有感读《华为执行力》时间管理有感细读了《华为执行力》第五章《时间管理》,感触颇多。书中不仅系统地罗列了现代人浪费时间的六种表现:低效率、不在意、坏情绪、不专心、包揽工作、被打扰,也介绍了工作没计划、组织工作不当、时间控制不足、整理整顿不足和进取意识不强等五种时间管理不善的主要根源,还提出了事前做好规划、集中利用时间、罗列时间清单、确认自己的工作韵律、保持自己的工作节奏、把时间留给最重要的事情、用好下班前的10分钟等多种改善时间管理的方法。正如书中所说:“自知是自善的第一步”,当我们把书细读后,可以算是走出了时间管理自善的第一步了,那下一步是什么呢?个人觉得应该就是执行了,这一步最为关键,但也是最为艰难的。在中国学术界有一说法:中国历史一共出了两个半完人(完人的标准是以儒家所称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王阳明是其中一个。王阳明学说主要是心学,其中一个重要的方法论就是“知行合一”。知,很容易;行,却不易。正如韩寒在《后会无期》里说的“听过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这也是我们大部分人的人生写照。正因为要做到“知行合一”很难,所以才有“知易行难”这一说。有研究表明,80%以上的人都会存在拖延行为。那什么叫“拖延”呢?可能很多人都会说,拖延就是懒。其实拖延并不等于懒。懒,对做事情是一种心安理得的不想做,不愿意干,能推就推,能少干就少干。而拖延是知道这件事应该干,也愿意接受去干,并做好了去做的计划,但到真正去做的时候却没办法专心或有动力去做,使得事情一步一步往后推,但当事情没按计划完成时又会因此产生焦虑感或者愧疚感。所以,可以说拖延其实是人的一种身不由已的本能。比如:新买了一本书,却迟迟没去读;办了健身卡,却一年也没去过几次;说好了晚上11点前上床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睡觉,但却躺在沙发上刷手机过了点……这些都是我们在生活中经常碰到的拖延行为,但这些行为恰恰是我们做时间管理所面临的大敌。那我们应该怎么办呢?个人认为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进行改善:一、加强个人的自律能力。什么是自律能力呢?自律能力就是一种通过自我约束,使自己能够主动去完成自己应该完成的事情或者遵守应该遵守的规则的一种能力。因此,自律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做应该做但不想做的事;二是忍住不去做不应该做但想去做的事。这也就是人们常说不逼自己一下,不对自己狠一把都不知道自己有多优秀的“自虐”的能力。这其实是一种反人性的能力。自律是做好时间管理的重要保证。我们在执行任何一个时间计划的时候,不可能是永远都顺顺利利的,因此,自律能力就是能让我们顺利完成计划的重要保证。举个简单的例子:假设我们晚上11点睡觉,早上七点钟起床,七点半出门,八点半准时到公司上班。这是我们每个人都要做的时间计划,但我们在执行这个时间计划的时候,我们是否能做到十年如一日那样坚持就是要靠我们的自律能力了。比如冬天天冷的时候,我们醒来了是否可以和夏天一样马上离开被窝跳下床呢?又或者是前一天晚上有一场我们期望已久的球赛或演唱会,我们是否可以忍着不去看按往常一样11点睡觉呢?我们在长期执行时间计划的时候,一定会碰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受到各种各样的干扰,这也是为什么有的人可以十年如一日从不迟到,有的人可能会一年迟到几次,有的人甚至可能一个月迟到几次,这就是每个人的自律能力不同结果。因此,加强自律能力是做好时间管理,帮助我们把计划顺利如期执行下去重要抓手。二、营造良好的环境。若是人人的自律能力都很强,人人都能做到“知行合一”,那管理就简单了。现实恰恰是相反的,不自律才是人的天性本能。自律是一种逆天性、逆本能的,所以成功人士往往就是自律能力超强的人,而对于我们大部分人而言,自律能力是需要不断加强的。对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于公司而言,要想打造一支自律能力强的团队,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是一种有效的手段。人是一种有着复杂情感的动物,趋利避害是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