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引领多举措培养高职创新人才的探索与实践《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指出:“高等职业教育重点培养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技术创新需要的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的技术技能人才。”装备制造业作为国家重点发展的支柱产业,急需一大批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技术技能人才。近年来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省示范专业、省重点专业群——机械制造技术专业群的核心专业)紧跟现代职业教育发展趋势,结合高端装备制造领域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需求,探索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导师引领,多举措有力地推动创新人才培养,取得了显著成效,学生专利、论文、创新竞赛、毕业设计、实践课题等方面硕果累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典型事迹、主要经验和取得的成效被《中国青年报》《新华日报》等多家媒体报道,起到了较好的示范和辐射作用,极大提升了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影响力。《“多头并举、导师引领、项目带动”培养机械创新人才,师生协同促创新能力双提升》教学成果获学校2020年度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本文以该校机电工程学院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为例,阐述创新人才培养的主要做法。一、导师引领,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化成长导师制与学分制、班建制同为三大教育模式,其核心思想是在教学方式上强调个别指导,在教学内容上强调德智并重,在学习环境上营造和谐、自由、宽松的氛围。其最大特点是建立密切的师生关系,针对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导师引领,因材施教。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导师制实施以来,导师在学生创新实践过程中充分发挥引导与指导作用,在课程学习、社团活动、毕业设计、实践训练、技能竞赛、作品创作等方面精心引导学生,在学习方法、方案制定、图纸修改、作品说明书的书写、专利申报等方面悉心指导学生。导师发挥点拨作用,激发学生思路和想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掌握问题的解决方法、作品的创新设计步骤,培养学生学会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学习的能力和创新素质,不断提升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二、搭建创新实践训练平台,培养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1.建设并开放创新型实验室,为学生创新实践提供支撑以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为核心,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建成了机械设计实验室、工业机器人实验室、液压与气动实验室等众多创新型实验室。如机械设计实验室可供学生开展机械设计认知、机械创新设计、典型机构创意搭接与运动分析等实验。为营造浓厚的创新环境,激发学生的创新动力,学校把优秀学生创新作品及个人事迹作为实验室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通过开放实验室,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挑选创新实践能力强的学生作为学生助教、助导,成为老师的得力助手,并指导其他同学开展创新,通过传、帮、带,实现可持续良性发展。2.组建专业社团,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氛围专业社团是以兴趣为基础,以专业为依托,以学生为主体,以专业指导教师为主导,开展专业实践活动的社团组织。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着眼于学生创新活动的开展,组建了机械创新等专业社团,丰富学生第二课堂,为学生创新实践活动提供阵地。社团通过举办创新发明论坛、优秀作品展、创新先进个人事迹展、创新创意设计大赛、科技创新趣味活动等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在广大学生中形成浓厚的科技创新氛围,激发学生们的创新创造热情,培养创新精神。3.成立机械创新精英班,培养创新精英人才为培养造就一批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发展后劲足的精英型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学校从专业社团中选拔学有余力、乐于创新、善于实践的优秀学生成立了机械创新精英班。精英班采取3+N教育模式,“3”指精英班学生必须完成原专业3年的学习任务;“N”指精英班特定的教学活动,通常安排在课余时间进行。采取小班授课和导师制,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在课程上以专项训练为主,如创新思维与创新技法、作品图纸设计、专利撰写、论文撰写、实物制作、综合强化训练等,主要培养学生的专项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三、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