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几点思考【内容提要】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是国家法治建设的基础性工作,也是传播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重要途径。通过对XX县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开展情况的研究分析,从中发现问题,进而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关键词】法制宣传教育创新法治法制宣传教育是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提高全民法律素质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任务。“六五”普法以来,XX县区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立足全局,拓宽视野,广泛动员社会力量,整合各种社会资源,深入开展全民普法,不断丰富法制宣传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增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生机与活力,使法制宣传教育在构建和谐朝天中的基础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一、XX县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开展情况(一)强化领导,完善机制,构建了法制宣传教育良好工作格局。成立了区乡两级法制宣传领导小组,落实了“四有”(有机构、有地点、有专人、有保障),完善了九项制度。坚持实行“一把手”负责制,把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作为“一把手”任期目标的重要内容进行管理。逗硬落实目标管理制,普治工作纳入区委、区政府年度综合目标,单项单独进行考核。严格执法责任制和错案追究制,加大责任追究力度,规范执法司法工作。强化督查督办制,定期或不定期对责任单位工作情况进行督查并通报,推进落实。坚持联席会议制,定期召开领导小组联席会议,通报工作开展情况,研究解决具体问题。实行工作通报制,定期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群众代表和新闻媒体视察、督导工作,观摩普法成果,征求工作意见。积极探索民意参与制,广泛开展组织工作满意度、环境治理满意度、法治建设满意度、社会治安满意度等测评工作和法治区创建、普法工作意见征求工作。完善法治细胞创建申报评定公示制,对参评和已经评出的“法治示范单位”实行动态管理,按年度考核复查。落实了法制经费保障机制,普法经费纳入了财政常态预第1页共6页算,列入了部门工作经费中。全区上下,形成了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直接抓,工作部门具体抓,条块结合,上下联动,整体推进和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实施、政协支持、各部门配合、全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二)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确保了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落到实处。一是突出重点对象学法用法,做到“全覆盖”。对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建立党委(党组)中心组学法、干部学法与考核、建立学法档案、颁发学法合格证、重大决策前的法律咨询、领导干部任前法律知识考试等制度。针对青少年完善学校普法网络,全面实现学法计划、教材、课时、师资、法制副校长“五落实”,加强校园法治文化建设,积极进行学校法治实践。针对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制定相关实施方案,加大针对性宣传力度,加强对重点企业的“法律体检”工作,落实重点企业法律顾问,督促企业法律服务常态化。针对农村居民和外出农民工以基层法制宣讲工作队为主力,利用农闲时间走村入户“送法上门”,开展法制宣传进基层活动和法制文艺巡演。二是突出重点普法内容,做到“全方位”。坚持以宪法为中心,重点开展民法、刑法、组织法、行政法、行诉法、物权法、劳动法等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以及经济发展方面的法律法规的宣传。认真落实“谁执法、谁普法”原则,所有单位和乡镇都参与到法制宣传工作中来,做到不留死角,不出现空白。三是深化普法形式,做到“全渗透”。以“法律六进”活动为载体,通过以案讲法、发放资料、文艺演出、法制讲课、法律知识竞赛等,切实开展“百场法制宣传进基层”,网络、手机、电视、报刊、微博等现代传媒手段的运用,让普法方式更加灵活,普法载体更加丰富,效果更加突出。(三)创新思路、突出特色,促进了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上新台阶。一是“百里法治宣传走廊”营造了良好的法治氛围。以朝天XX县区为中心,以国道108线为主线,以朝羊路、中曾路、朝大路为辅助,建成了“一心一纵三横”百里法治宣传走廊,营造了良好的创建氛围。同时,在四川电视台、《广元日报》第2页共6页和《四川法制日报》全方位报道法治创建工作。二是“法治细胞”争创活动起到了良好的带动示范作用。制定了“法治单位”、“法治乡镇”、“法治村社”、“法治学校”和“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