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有效教学最需要什么》有感廉村二中张钰参加教学工作以来,我经常会问自己:到底什么样的教学对学生才是最有效的?每天上课的内容是不是学生都懂了?如果改变教学方法这节课会不会更好?如何进行有效教学,让学生在45分钟的课堂学习中都有收益,是我一直以来思考的问题。读了赵国忠先生《有效教学最需要什么》一书,我感受颇深,粗略梳理出了以下几点:书中有很多理论思想使我受益匪浅,让我感慨颇多,也意识到有效教学对于教师来说有着很多的实际意义。它帮助我们这些新教师指明了教研方向,如春风雨露般滋润着我们的心灵。特别是在目前本校正在大力推行“四步教学法”的课堂教学模式氛围下,越发感到此书的实用之处。下面谈谈自己的体会:一、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的有效性。1.制定实际有效的教学目标是前提。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它支配、调节、控制着整个教学过程。任何教学过程都是围绕着某种教学目标展开的。我们有些教师的教学目标的定位是以教师的教为出发点的,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认识方式和特点关注不够,这会导致有些学生,尤其是基础薄弱、自主学习能力不强的学生学习效率不高。本人认为制定教学目标应符合学情。教学的目的是通过语言的输入与输出让学生真正掌握知识、获取和分析处理语言信息、有效探究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因此教学目标的制定要预设到学情,要体现差异性和层次性。同时,教学目标的制定应为教学过程的生成教学留出空间。教学活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谁也无法预知在教学活动中会出现什么不可预知的情况,因此教学需要预设。但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应拘于自己的教学设计,而是灵活地调整教学预设,并生成新的超出原计划的教学过程。只有这样,师生才能通过互动交流落实目标,使教学更有效。2.合作教学是有效教学的重要途径。课堂是教学过程中的主要阵地,要想“互动教学”真正实现,就必须将“课堂”这一主阵地充分利用起来,而要想真正见到实效,仅凭重视课堂中的各环节是不够的,我觉得更重要的是要从学生的内心出发,让学生从心里上与你贴近,让学生从内心萌生学习的热情,只有这样,他们才会自觉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来,才能实现真正的“互动教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一定会得以体现。这种和谐的课堂环境不仅可以让学生得到自我满足,还可以增强师生之间的情感。赞可夫曾说过: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求,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3.合理的教学评价是有效教学的保障。有效的教学评价使学生在学习中不断体验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调整学习策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作为教师,我认为在课堂上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不失时机地给予不同层次的学生充分的肯定、鼓励和表扬。这不仅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自尊、自信和成功的体验。鼓励学生纵向比较,在不同阶段各方面的发展程度,看其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了多少,本节课比上节课进步了多少,使学生真正体验到自己的变化、成长和进步。此外,我们在教学中也要运用激励评价,渗入情感因素,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如教师对成绩稍差的学生常用“大胆说,说错没关系”,“再想一想”,“你说得真不错”…这些帮助性语言;对成绩好的学生常用“你的方法真是与众不同”,“你真爱动脑筋”等激励性语言就能为学生增添前进的动力。二、教学反思——有效教学的保障思考是一种好习惯。我们教师值得、也更应该去思考。考尔德希德说:“成功的、有效率的教师倾向于主动地创造性地反思他们事业中的重要事情,包括他们的教育目的、课堂环境,以及他们自己的职业能力”,“反思被广泛地看作教师职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经验+反思=成长。这一公式让我们看到了反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叶澜教授曾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另外,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教材内容的实践者,通过自己的切身感受,他们往往会产生一些有利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