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专题概述: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就是近代中国的仁人志士向西方学习,寻求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思想武器的历程。它经历了从学造西方器物、仿行西方政治制度,到研究思想解放、找到改造中国的利器——马克思主义几个阶段,脉络十分清晰。单元概述一、关于近代化的概念近代化是工业化与工业化相伴的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变化,是指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变迁过程。其核心是经济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二、向西方学习的轨迹三、近代前期中国政治思想演变的特征1、参与阶层广泛,内容多样,体现出反封建反侵略的性质;2、经历了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过程;3、经历了由被动接受到主动选择的过程。器物器物((科技科技))制度制度((资本主义制度资本主义制度))思想思想((民主和科学民主和科学\\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开眼看世界(抵抗派)洋务运动(洋务派)维新变法(维新派)辛亥革命(革命派)新文化运动(激进派)马克思主义传播地主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无产阶级是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渐进是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渐进过程过程,,也是近代中国人思想不断解放历程。也是近代中国人思想不断解放历程。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课标要求: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1、背景:2、代表人物及其活动国际:欧美崛起,侵略扩张国内:封建危机,妄自尊大直接:鸦片战争,惊醒志士一、惊醒—看世界,雾里探花(一、惊醒—看世界,雾里探花(地主阶级抵抗地主阶级抵抗派)派)师夷长技以制夷师夷长技以制夷(1)开创了向西方学习的先河;引导人们关注世界形势,对当时的思想解放有重要的启迪作用。(2)但局限于著书立说,尚未付诸实践。3、评价:林则徐、魏源“一鸦”后17世纪40年代,东西方先后两位君主走向绝境——一个(明崇祯)将脖子伸进了树枝下丝带吊环里,另一个(英查理一世)将脖子伸进了断头台的铡刀下,而两人死后其民族的走向却是天壤之别。我们看到:世界的天平开始失衡……【破碎的梦】17、18世纪中英两国力量对比:国家中国英国政治腐朽的封建制度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经济小农经济占主导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大清帝国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从乾隆到咸丰,清朝统治者的文化心态是怎样的?从容自信盲目自大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A.活动:设译馆,编译《四洲志》《各国例律》B.评价: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师夷长技以制夷《海国图志》魏源魏源--当时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实的专著方法内容目的●战舰●火器●养兵练兵之法《海国图志》在1853年流入日本,一度成为日本追求海外知识幕末志士的必读书。——《大国崛起.日本》(在中国)《海国图志》问世后却很少有人问津。然而,许多守旧的朝廷官吏的骂声却扑面而来…最终在国内的印刷数仅有千册左右。……魏源最终皈依佛门,郁郁而终。——朝川济世《魏源和他的《海国图志》对中国、日本的不同影响》此书在中日两国不同的遭遇说明了什么?此书在中日两国不同的遭遇说明了什么?材料一材料一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志士,智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志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制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制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员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可勤远略。必为中外官员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可勤远略。————18611861年曾国藩年曾国藩材料二材料二中国文武制度,事事出于西人之上,独火器中国文武制度,事事出于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万不能及。————《《李文忠公全集李文忠公全集》》材料一材料一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志士,智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志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制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制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