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小结一、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一、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1900年6月,英俄德美日法意奥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犯下滔天罪行。二、抗战八国联军的斗争二、抗战八国联军的斗争1.19世纪末,义和团运动首先在山东兴起。与清军在廊坊车站,天津(老龙头火车站和紫竹林租界)等地抗击八国联军。2.义和团运动是反帝爱国运动,在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下失败。三、三、《《辛丑条约辛丑条约》》1901年,英俄等十一国强迫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1.内容:①赔偿白银4.5亿两;②拆毁北京至大沽炮台,准许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③③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界内不准中国人居住,各国派兵保护;④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2.危害:使清政府置于列强控制下,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一、洋务派的出现你理解洋务派吗?它是何时出现的?代表人物有哪些?创办了哪些工业?有何影响?一、洋务派的出现二、近代工业的创办三、洋务运动的作用第5课洋务运动第二单元近代化的起步一、洋务派的出现洋务是指一切与西方资本主义有关的事洋务是指一切与西方资本主义有关的事务,但不包括外交。主要是指引进外国的务,但不包括外交。主要是指引进外国的先进武器装备、科学技术、机器设备创办先进武器装备、科学技术、机器设备创办近代企业等活动。这些活动被称作洋务运近代企业等活动。这些活动被称作洋务运动。从事这些活动的主要人物被称作洋务动。从事这些活动的主要人物被称作洋务派。派。你如何理解洋务派?它是如何出现的?一、洋务派的出现洋务派的产生及其代表人物:1.产生时间:2.代表人物:中央以奕为代表;中央以奕为代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为代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为代表。1919世纪世纪6060年代年代爱新觉罗·奕訢(1833-1898),清末政治家、洋务运动主要领导者,清朝十二家铁帽子王之一。道光帝第六子,“恭亲王”。咸丰年间担任领班军机大臣。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奕訢全权负责与英、法、俄谈判,签订《北京条约》。咸丰帝驾崩后,奕訢与两宫太后发动政变,成功夺权,被授予议政王(同治四年遭慈禧太后革除)。光绪十年(1884年)因中法战争失利被清出权力中心,光绪二十年再度被起用,续任领班军机大臣与领班总理衙门大臣。光绪二十四年逝世,谥号为“忠”。曾国藩(1811-1872),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晚清“中兴第一名臣”,“千古第一完人”(因忠于清室镇压太平天国暴乱受争议)。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与胡林翼并称曾胡,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四大名臣”。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文正”。一生奉行为政以耐烦为第一要义,主张凡事要勤俭廉劳,不可为官自傲。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礼治为先,以忠谋政,在官场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曾国藩的崛起,对清王朝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曾国藩的倡议下,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学堂,印刷翻译了第一批西方书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学生。可以说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化建设的开拓者。李鸿章(1823—1901),晚清名臣,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安徽合肥人,世人多尊称李中堂,亦称李合肥,本名章铜,字渐甫或子黻,号少荃(泉),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谥文忠。作为淮军、北洋水师的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领袖、晚清重臣,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华殿大学士,曾经代表清政府签订了《越南条约》《马关条约》《中法简明条约》等。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视其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慈禧太后视其为“再造玄黄之人”。与曾国藩、张之洞、左宗棠并称为“中兴四大名臣”,与俾斯麦、格兰特并称为“十九世纪世界三大伟人”。左宗棠(1812—1885),晚清重臣,政治家、军事家、民族英雄。著名湘军将领,洋务派首领。左宗棠曾就读于长沙城南书院,二十岁乡试中举,但此后在会试中屡试不第。他留意农事,遍读群书,钻研舆地、兵法。后来竟因此成为清朝后期著名大臣,官至东阁大学士、军机大臣,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