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情表晋·李密忠则《出师》,孝则《陈情》。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以上苏轼语)读《报任安书》不下泪者,其人必不为人。(后人续)表,是古代臣子向皇帝陈述己见的一种奏章。我国古代臣子写给君王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战国时期称”书”,到了汉代,则分为:章,奏,表,议四类.表的内容多为有叙有议,但是叙事和议论都带有感情色彩.作者简介李密(224—287),一名虔,字令伯,武阳(今四川省彭山县东)人。父早亡,母改嫁,由祖母刘氏亲自抚养。为人正直,颇有才干。曾仕蜀汉为郎,蜀亡以后,晋武帝司马炎为了巩固新政权,笼络蜀汉旧臣人心,征召李密为太子洗马。他上表陈情,以祖母年老无人供养,辞不从命。祖母死后,出任太子洗马,官至汉中太守。后被谗免官,死于家中。背景简介此表是西晋初晋武帝泰始三年(公元267)写的。魏国后期,魏的实权落在司马氏手里,到魏元帝曹奂咸熙二年(公元265),司马炎代魏即帝位,改国号为晋,年号泰始。在此之前两年,蜀汉(刘备建立的政权)已经灭亡(孙吴到公元280年才灭亡),李密的家乡由晋统治。李密有学问,所以晋武帝想征他做官。李密原是蜀汉的旧臣,故国灭亡才三四年,难免有伤感之情,又因为司马氏阴险多疑,前朝的臣子改事新朝难免有戒心,所以他要坚辞。《陈情表》所面对的是晋武帝这个特殊人物,所写的又是他最为敏感的问题。解题陈:陈述。情:1、情况(事实);2、衷情(孝情、忠情、苦情);3、情理(忠孝之道)。表:古代奏章的一种,多用于臣向君陈请谢贺(如《出师表》)。我国古代臣子写给君王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战国时期称“书”,到了汉代,则分为章、奏、表、议四类。写法上有叙有议,但是叙事和议论都带有感情色彩。检查课文朗读:读准字音,读清句读。?谁在“陈情”“陈”什么为什么要“陈”向谁“陈情”如何“陈”翻译注解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臣李密上言:我因为命运不好,幼年时就遭到不幸。生下来只有六个月,父亲就去世了;长到四岁的时候,舅父强迫我的母亲改嫁。祖母刘氏怜悯我孤单弱小,亲自抚养。我小时候经常生病,九岁还不能走路,孤独无依,直到长大成人自立门户。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门衰祚(zuò)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独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既没有叔叔伯伯,也没有哥哥弟弟,门庭衰微福分浅薄,很晚才得到儿子。外面没有什么近亲,家里没有照管门户的僮仆。生活孤单没有依靠,只有和自己的身体和影子相互安慰。而祖母刘氏很早就被疾病缠绕,经常卧病在床,我早晚服侍端水送药,从未废止离开过她。至于成立。至于成立。九岁不行到;另提一事。成人自立;(理论)站得住。不能走路;不可以。古今异义词:而刘夙婴疾病特殊句式被动句.婴疾病——被疾病缠绕,为疾病所困。孤苦伶仃:茕茕独立:形影相吊:形容孤单困苦,无依无靠。孤苦:没有依靠,生活困苦。伶仃:孤独。形容孤苦伶仃,无依无靠。茕茕:孤独无靠的样子。立:孤单单地呆着。只有自己的身体和影子互相安慰,形容十分孤单。形:身体。吊:慰问。第1段哪句话是作者陈述的总括?它包含了哪些内容?夙遭闵凶父丧母嫁多病零丁门衰祚薄夙婴疾病故不能“废远”(为下文伏笔)陈述自身遭遇的不幸和祖母疾病在身的情形。背诵第一段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到了晋朝建立,我蒙受了清明政治的教化。先前有名叫逵的太守举荐我为孝廉,后来又有名叫荣的刺史推举我为秀才。我因为供奉赡养祖母的事无人承担,就辞谢不接受任命。朝廷特地颁下诏书,任命我为郎中,不久又蒙受朝廷恩典,任命我做太子洗马。我这样卑微低贱的人,担当侍奉太子的职务,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