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柳小学开展“冬日的暖阳”志愿服务活动总结2013“冬日暖阳”**村送温暖活动总结2013年11月30日,我们平顶山慈愿净业社的佛友们跟随平顶山义工联冬日暖阳项目前往**村,将之前募集到的衣物以及爱心佛友们慷慨捐款购买的米面油等生活用品送到贫困家庭的手中。早上7点半,参加此次冬日暖阳温暖活动的义工及爱心佛友们已经早早的站在文化宫东门口开始集合。上午8点钟的时候,大家已经将之前活动募集的1200余件衣物全部装上货车,接着我们前往胜利街市场购买生活用品,一共购买了20袋大米,10桶食用油,以及50斤挂面,砂糖橘2箱,苹果2袋。买完物品,我们又来到焦店立交桥处集合,一起吃了早饭,之后全速赶往鲁山。大约40分钟之后到达鲁山,我们跟鲁山站义工张戈一起前往本次活动的目的地鲁山董周乡黄背洼村。在董周乡政府略作停留之后,我们又马不停蹄的赶往黄背洼村。由于此时已经11点,我本想找个地方先吃午饭然后再开活动。可是义工们一致赞同先进行发放活动,然后再吃饭。就这样,我们一路不停的赶往黄背洼村。由于黄背洼村远在山区,路途非常崎岖,要走很长一段山路,坡陡路窄,路上不断的遇见大上坡还有大下坡,多处都是90°的急转弯。途中有一位女司机走着走着开始害怕起来,实在不敢再往前开。这时,正好车子里还有一位男司机,于是在更换司机之后,我们又开始前进。到达黄背洼村的时候,已经快12点了。大家没有犹豫开始跟村支书联系,开始一家一家的探访,然后挑选适合贫困家庭的衣物,再亲自送往贫困家庭的手中。由于有黄背洼村的村支书做向导,发放活动非常顺利。但是,由于黄背洼村在山坳里,住户非常分散,一户到下一户可能就需要10多分钟的路程,还是崎岖不平的山间小路,没有大路可走。就这样,我们走走停停,一路走访贫困家庭一路发放爱心物品。一路上,还是遇到很多非常贫困的家庭,由于黄背洼村在第1页共4页山坳里,对外交通不便,所以那里的经济情况非常落后。除了成片土坯房子外,还有很多已经漏顶和开裂的房屋。看着让人着实心疼。记得募捐过程中,有朋友问,说鲁山那边已经很富裕了,你们怎么还往那里捐呢。现在通过实地走访,我可以郑重的回答他:鲁山只有一小部分地区较富裕,其余大部分地区还是非常非常贫困的,特别是山区,贫困程度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到了那里,给你的感觉,就是仿佛乘坐时光机器回到了60年前。人们普遍穿着灰蓝色相间的粗布衣服,城市里早已难得一见的灰色中山装,在这里也比比皆是。当然了,他们的中山装可不是为了怀旧复古,全部是已经破烂不堪的衣服。衣服上破洞连连,有些明显大小不合适,一看就是别人早已不穿而给他们的。棉衣在这个地方还是很缺的,我去的那天虽然天气晴朗,可是温度依然不高,我见到那里的村民还是穿着一件单薄的毛衣外加一件单衣外套,只有70多岁的老人才会穿着几层毛衣加单衣。明显看得出,他们的衣服绝对不能防寒保暖。另外,在送棉衣的过程中,我们亲自走进村民家里,很多家里连窗户都没有,风直往屋里灌,屋内和屋外的温度几乎没有差别。床上是薄薄的褥子和被子(看上去跟夏凉被的厚度差不多),你想想看。山区阴冷的冬夜,一个没有窗户四面透风的房子里,床上是薄溜溜的被褥,一个人睡在这样的屋子里会是什么样的感受。很多村民由于怕冷,他们晚上睡觉都是穿着衣服睡的。朋友们,你想象不到吧,如今的社会还有这样的家庭,还有这样的贫困。走访中有两个家庭格外让人心酸。一个家庭是老两口无儿无女,都70多岁,大爷身体常年有病,大娘腿脚不好,走路必须拄着拐杖才可以艰难的蹒跚前行。老两口住在一个几乎是废墟的土房子里,房子不仅没有窗户,还多处裂缝,我估计屋外下大雨的话,屋内至少下中雨。老两口相依为命,生活非常艰难。我们去走访的时候,大爷由于疾病加重前往县城住院,大娘独自一人在家,当看到大娘拄着拐杖一步一拐艰难走远的背景,我的心中一阵阵酸楚。另外一家是这个家庭的男主人有先天的眼疾,一只眼睛看不见,另一只眼睛视力模糊。女主人患有痴呆,生活一点都无法自理。家中有三个孩子,两个男孩一第2页共4页个女孩,分别是10岁、7岁、5岁。目前只有10岁的男孩在上学,其余两个孩子仍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