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农机化工作总结及“十一五”农机化发展目标一、“十五”主要成效在“十五“期间,全市农机化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及在省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农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兴机富民”为目的,创新思维,与时俱进,各项工作取得了瞩目成绩。截止20**年10月底,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80万千瓦,比“九五”增长了15万千瓦,人均占有农机动力达到0.17千瓦。(一)狠抓乡村机耕道和机电提灌建设,连续五年荣获省政府“李冰杯”二等奖。致富先修路,路通百业兴,“十五”期间,全市共完成乡村机耕道新建3551公里,硬化521公里,累计投入5.3亿元,其中投资近1.9亿元,投劳1360万个折资3.4亿元,有效地解决了部分地方农民行路难、运输难、发展难的问题。全市除xx县外,已基本形成了村村相通、社社相连的公路网络。农机提灌机械达16300台/150800千瓦,累计维修改造提灌机械21559台/207172千瓦,新建提灌站50处,其中饮灌结合站20处,新增柴油提灌机组4000台套,提水9.8亿立方米,灌田900万亩次,新增灌面50000亩,恢复灌面70000亩,安装机械节水灌溉设施30多处,灌面20000亩,累计投入3.4亿元,其中投资1.8亿元;投劳822.3万个折资1.6亿元。(二)认真组织农机化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快速提高。“十五”期间,我们重点抓了机耕、水稻机械化插秧、丘陵地区跨区机收工作。水稻机械化插秧和机械化收割不仅实现了零的突破,而且还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绩,特别是机收,我们结合我市联合收割机少、农村劳动力缺乏等特点,拓展思路,提出了丘陵地区跨区机收的发展思路,从20**年开始,每到收割时节,就主动与省外农机部门和农机专业户联系,组织先进适用的联合收割机进驻我市各区(县、市)跨区作业,到20**年,机收面积达到12万亩次,可以说实行跨区机收是机主高兴,农第1页共5页民满意,互利双赢大快人心的好事。20**年8月16日,全省丘陵地区跨区机收现场会在我市xx区花桥镇召开,会上,省农机局母世杰局长要求各地农机部门都要学习广安跨区机收经验,要把水稻机收跨区作业作为农机化的重要工作来抓。(三)积极组织实施农机项目,农机化装备水平快速提高。从20**年到20**年,我市共争取农村机电提灌建设、农机购置补贴、农机化先行县建设和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农机装备推进等10余类项目约4000万元资金,通过实施这些项目,全市农机总动力增长了15万千瓦,耕整机增加了台,联合收割机增加台,提灌设施增加台套,节水灌溉设备增加套,有力的推动的我市农业机械化发展。(四)加强农机服务体系建设,农机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在“十五”期间,我市各县乡镇事业单位改革陆续进行,有的乡镇把农机站撤销职能并入农业服务中心,有的是片区设立农机站,针对这些实际问题,我们积极探索乡镇农机站改革后的工作范围和措施,大力发展基层农机化服务组织,建立健全农机化服务信息网络,积极扶持农机专业户,抓好农机化行业组织等各种专业协会建设,引导社会和市场建立健全机耕、机收、抗旱服务队。全市形成了以市、县为龙头,乡为重点,户为基础,上下贯通,纵横相联,覆盖全市的农机服务网络。(五)切实抓好农机安全生产,安全生产形式进一步好转。在“十五”期间,我们严格按照《农机安全生产法》、《道路交通法》的规定,做好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登记、牌证核发和安全技术检验等工作,严把培训、考试、发证和审验关。抓好拖拉机驾驶培训机构步点,组织拖拉机驾驶培训机构完善条件。通过这些卓有成效的工作,广大群众和农机手的安全生产意识法制意识不断增强,农机驾驶、操作人员队伍的自身素质不断提高。从2003到20**年,全市已连续3年无农机事故发生。二、“十五”主要措施(一)强化领导,责任落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机化工作,并把它纳入农村工作重要议事日程,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全力实施。一是市政府先后多次召开会议,对农机化各项目标任务、完成时限和保证措施进行了全面详细的安排部署,第2页共5页及时解决存在的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二是市里成立了以市政府分管副市长为组长,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农机局局长为副组长,财政、计划等相关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