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县区“十五”中医药事业发展工作总结我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和《XX省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中医药工作意见》,把发展农村中医药工作列入全县卫生工作的重点内容来抓,“十五”期间,中医药事业在各级政府及上级主管部门的关心重视下,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和较大的进步,现简单总结如下:第一部分中医药事业发展基本情况一、中医药资源配置按照省、市关于农村卫生工作的总体部署,联系我县的工作实际,制定了《XX县区卫生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中医药工作的意见》,以农村为重点,积极发挥中医药的特色与优势,加强县级中医院建设,强化人才培养和科技进步,推广应用适宜的技术,提高中医药人员和乡村医生中医药医疗保健服务水平,不断满足广大农村群众对中医药的医疗保健需求,切实为农民提供“简、便、验、廉”的医疗服务。我县着力建立健全以县中医院为龙头,其它县级医院和乡镇卫生院中医科为枢纽,乡村卫生所中医药人员为基础的农村中医药服务网络。并县突出了中医特色,即以专科病建设为重点,注重引进中医、中西医结合的新技术、新成果,拓展服务领域,扩大服务功能,进一步加强乡镇卫生院中医科室的技术指导,承担乡村卫生机构的转诊、会诊,解决农民危重、疑难病症的诊治。全县中医病床数200余张,中医人员共有133人,其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1人员84人,具有中专学历的人员44人,无专业学历人员28人。二、中医医疗体制改革中医系我国的传统医学,由于发展缓慢,投入不足,效益差等诸多因素,长期制约着中医事业的发展,为开拓创新,寻求中医事业发展的新路子,2001年初,县中医院在生存面临严峻的挑战时,经慎重考虑,决定打破“大锅饭”,本着“各尽第1页共5页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实行“科室成本核算,材料控制,绩效工资,量控制,效益奖励”的医院管理模式,制定并经院职代会表决通过了《XX县区中医院改革方案》,几年的实践证明,改革方案的实施,保证了医院在“优质、高效、低耗”的生存发展道路上,剧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保证中医药事业的正常发展,为惠安人民的医疗卫生事业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三、中医药应急救治能力建设医院重视内涵建设,在各科室协调发展的同时,注重急诊急救能力的提高,几年来,有意识选派医务人员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和培训急诊急救知识,提高了医务人员的急救应急能力,挽救了不少生命垂危的病人。在医院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举债改造急诊科,创造了一个环境优美,就医方便的急诊急救场所,并添置了一大批急救设备和急救药品,保证了急救工作的正常开展。四、中医药科研工作我县一贯重视中医药科研工作,鼓励医务人员总结临床经验,撰写学术论文。五年来,共有三个科研课题获奖,其中《乌梅汤变量辨证治疗滴虫性肠炎96例疗效观察》获XX县区20012年科技进步二等奖,《食管三腔内置i131治疗中晚期食道癌应用研究》、《三维电脑多方位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获XX县区2001年度科技进步三等奖,共发表论文78篇,其中国家级刊物8篇,省级刊物256篇,另有12篇论文参加省市学术会议交流。五、中医药人才培养注重在职人员的继续医学教育。中医药人员每年接受教育时间不少于25学分;90%人员通过电脑专业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14人通过学术气氛浓厚。“十五”期间,共派出医务人员30余人次到省、市级以上医院进修,大大提高了业务技术水平,进一步满足了群众的就医需求。六、农村中医药工作我县注重做好农村中医药工作,全县共15个乡镇卫生院,共设置中医科室10个、中医人员47人,均设置了中药房、中第2页共5页药库,开展了中医内科、儿科、中医妇科、中医骨伤、庤疮、针炙等中医医疗服务。县中医院除不定时组织医务人员下乡义诊、送医送药外,还开设扶贫病床,凡我县及XX县区群众贫困户住我院治疗,持村委会证明,病床费减半,特困户持镇级或县民政局证明,病床费全免。还接收农村医疗所乡村村医生10多人次来院进修学习中医药知识,极大地促进了农村中医药技术水平的提高,大大地方便了农村广大群众的就医。七、中医药对外交流与合作3十五期间,先后在我县成功举办。中国泉州东南亚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