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农民增收的对策建议促进农民增收的对策建议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是当前经济生活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它不仅关系到农村的安定稳定,而且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的良好运行,是当前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最近,由省改革开放办、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牵头,会同省农村税费改革办,省农业厅、人行福州中心支行、省农调队等有关部门联合组成调研组,赴南平、宁德、漳州、泉州、莆田、福州等市、县,就当前XX省农民收入状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并提出了促进增收的对策。一、农民收入现状(一)农民人均收入总量增加,但增幅下降、增速趋缓。农民人均纯收入由年的元提高到年的元,年均增速为.%;但是,自年起,由于受供求关系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滞后的影响,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迅速回落。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由年前十年的高出全国平均增幅.个百分点下降为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个百分点,出现增收后劲明显不足的苗头。(二)农民收入结构呈多样化,家庭种养收入仍是收入重要来源,务工和二三产业经营已成为增收的主要途径。目前农民收入主要由家庭种养收入、二三产业经营收入、务工收入、转移及财产性收入四部分构成,四部分的比重从年的.∶.∶.∶.调整为年的.∶.∶.∶.,农民收入结构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三)农民收入地区差异日益扩大,不平衡现象比较突出。从区域看,沿海地区农民收入普遍高于山区农民。当前XX省农民收入情况表明,随着XX省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民收入的变化出现以下必然趋势:一是家庭种养收入的比重将逐步下降,二是务工收入和二三产业经营收入的比重将大幅度提高,不久的将来务工收入最终会成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调查显示,当前制约农民收入增长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深层次看,农业发展的市场环境、城乡分割的体制第1页共5页障碍和国家现有的支农政策不到位已成为重要的制约因素。二、促进农民增收的对策思路(一)加快城镇化进程,建立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支持和促进体系,引导农民通过扩大务工来增加收入。从长远看,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是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务工收入的根本出路。因此,要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切实消除不利于城镇化发展的体制和政策障碍,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首先,探索建立和推行有利于农民务工就业的劳动报酬制度。在城市和城镇化、工业化程度高的地方,一是实施针对农民务工特点的就业和薪酬制度,方便农民务工,并通过地方立法进行监督。二是在企业与农民平等协商的基础上,允许季节性和短期务工农民职工不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把企业按规定标准为职工缴纳的养老保险单位缴费作为劳动报酬的组成部分,直接支付给农民职工本人。其次,加大力度,切实保障务工农民的合法权益。一是通过地方立法,尽快出台《企业工资支付条例》,规范企业工资支付行为,将农民工资利益的保护纳入法制轨道。二是探索建立“欠薪保障基金”,对于出现因欠薪而逃匿的企业负责人,由(更多精彩文章来自“秘书不求人”)基金先行为农民工支付工资,农民工将追索薪酬的权益转由“欠薪保障基金”行使,基金承继并追讨企业所欠农民工的薪酬。特殊情况基金可申请企业破产,通过追索拍卖资产的方式实现权益。再次,加快建立覆盖城乡的劳动力市场体系和职业培训体系。通过依托基层供销社和社会资金投资兴办,加快构建一批农村就业和培训服务机构,增强服务功能,加快城镇现有劳动力市场和职业技能培训网络向农村延伸,提高农民进城务工的机会和能力。另外,建立与农民务工区域流动特点相适应的计生和子女教育管理办法。(二)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提高农业的市场竞争力,第2页共5页通过引导农民改进农业种养结构来增加收入。目前,应大力扶持推动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一是区别情况,对龙头企业实行不同的准入门坎,适当降低经济欠发达地区和起步晚农业行业的龙头企业认定标准。适当降低其注册资本和经营规模限制,培育一批龙头企业;二是集中有限资金,重点扶持一批农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调整省级的结构调整资金,重点扶持对国家级以及省政府确定的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