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界定教师的职前培养:即学生必须在中等师范学校或高等师范学院接受2—4年的专门培训才能取得教师资格。封闭型教师培养模式:是指在师范院校培养教师的模式,师范学生入校时就已确定要从事教师职业,这种模式注重师范性。开放型教师培养模式:是指在普通大学里培养教师的模式,师范学生入校时并不确定要从事教师职业。教师的职后教育:是教师教育的第二、第三阶段的教育,它贯穿于教职生涯的始终。教师的职后教育是对已经获得一定学历和专业技术职称的在职人员进行的教育活动,因此,我国把职后教育成为“继续教育”,日本称为“研修”,法国称为“职业继续教育”。教师专业化:是教师职业逐渐符合专业标准,成为专门职业并获得相应专业地位的过程。主要有两层涵义:一是指教师在严格的专业培养、专业培训和自身不断自主学习、提高的基础上,逐渐成长为一名专业人员的发展过程,它体现了教师专业成长和专业发展的过程:二是指教师这一传统的职业逐渐符合专业标准并获得相应专业待遇和专业地位的过程,它体现了人们对教师专业地位和社会地位认可程度的变化过程。教师专业发展:从教师群体发展的角度看,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这个职业群体符合专业发展的程度,即职业专业化过程。还有学者在综合一些学者的各种论述后认为,“教师专业发展”这一概念归纳起来有两种基本观点:一是指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二是指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即教师教育)。作为专业成长过程,教师专业发展是多侧面、多等级层次的发展过程;作为教师教育过程,教师专业发展也具有多种层次。一、日本中小学教师现状二战后,日本废除了战前封闭型的师资培养模式,转而采用美国式开放型师资培养模式。以师资培养为主要任务的大学可以是国立、公立或私立大学(短期大学、以培养教师为主的教育大学、综合性大学及大学院等),而不再仅限于战前的国立或公立性质的学校。战后,日本教师教育改革中确立教师教育的两大原则是“教师培养在大学”的原则和“资格证书主义”原则。(一)日本教师从教要求日本文部省(现为文部科学省)认为“教师是从事培养学生人格形成的专门性职业”。【尽管各方从各自的立场出发对于“教师专业者论”有着各自的见解,但日本教育界普遍认为教师工作的性质、作用、范围、对象、环境、责任、组织及其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决定了教师职业是一项专业性强、责任性大的专门职业。】理想的专业者教师应该具备的条件是:(1)受过长期专门教育,一般都要经受大专以上的训练。(2)掌握专业的教育知识与技术,取得社会公认的教师许可证。(3)通过不断的自主性研修以求专业能力的提高。(4)具备专门的技能、自律性与职业道德,进行有益的社会性活动。【因此,日本非常重视师资培养教育的一体化与专业化,力图综合教师的培养、任用和研修,通过严格实行教师的资格制度,不断提高教师的任用标准和工资待遇,以提高教师队伍的质量、确保教师的社会地位及其待遇。】(二)教师待遇在日本,根据法律规定义务教育教职员工资高于公务员工资,并且偏僻地区教职员还会获得各种补贴,如偏僻地区补贴、寒冷地区津贴、单身赴任津贴等。目前,各都道府县基本上是将全体职员按照校长、教头、教谕、助教谕等职位划分为四个等级,实行四等级工资表。【缺乏弹性和灵活性,对提高公务员教师工作精神面貌、增加学校教育活力带来不利影响。此外,在教师享受的各种津贴方面,由于当前实行无差别补贴,即不考虑教师的个人能力和实际工作业绩而按照等级统一发放津贴,不利于优秀教师的发展,且存在一个潜在问题——可能会降低教育经费使用率,因此,在未来的改革中实行弹性制教师工资制度和补贴制度势在必行。】二、日本中小学教师职前培养制度(一)培养模式按照师资培养机构的级别不同,培养形式和学制的长短也存在差异。新构想教育大学一般以硕士课程为主,学制在1—2年之间,公开招收学生,其中三分之二是具有三年以上教学经验的在职教师;其他的大学则主要提供四年制本科教育,学习内容既包括一般大学生必修的通识教育课程也包括教师培养的相关课程;短期大学的教师培养学制为两年。(二)日本教师教育的课程设置日本的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