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标准精彩文档日韩中三国义务教育阶段的世界地理教育摘要:近30年以来,日本、韩国和中国先后走上了相似的教育改革道路。本文通过对比三国的有关指导文件和教科书,对义务教育阶段世界地理教育的现状进行反思。一方面了解三国正在进行的教育课程改革中世界地理教育可能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试图以日本和韩国的经验与教训,为正在课程改革的道路上急行的中国提供有益的借鉴。关键词:地理教育;世界地理;义务教育;国际比较1、日本义务教育阶段世界地理教育的变化日本自1945年战败之后,经过60年代的快速经济发展,到70年代中期,开始步入发达国家的行列,高中升学率到70年代中期也达到了90%。但与此同时,以“填鸭式教育”为特征的应试教育模式开始受到媒体和公众的严厉批评,来自教师和家长“不要给学生过度的负担”的呼声也不断高涨。在这样的压力下,日本文部省采取措施,1977年修订了原有的《学习指导要领》,精简学习内容,减少授课时数,推行“宽松式教育”。可以说,70年代以后日本基础教育的变迁,正是这种“宽松教育方针”发展强化的过程。1977年日本颁布的新《小学、初中学习指导要领》中,总学习内容比过去有大幅削减,同时小学高年级以上的主要科目的授课时间也被大幅减少。以社会课为例,4年级以上从每周4小时(年140小时)削减到一周3小时(年105小时),初中从3年455小时减少到385小时。曾经在小学第6学年的社会课中占有很大比重的“世界地理”的内容,也被大幅度减少。从小学阶段来看,1968年颁布的《小学学习指导要领》中,对第6学年规定,“⋯⋯加深对世界各地区的有特色的生活、状态的理解,培养国际理解的基础”。在1977年颁布的《小学学习指导要领》中,则更改为:“⋯⋯关注我国在国际世界中的地位和作用,意识到自己是世界中的日本人。”显然,这两种表述体现了两种完全不同的视角。前者强调“国际性”,而后者强调“日本性”。因此,1977年后小学阶段原有的世界地理学习内容被削减,在学习要求方面也降低许多。由于在小学阶段几乎没有了关于世界地理知识的学习内容,所以在中学阶段的地理学习中,不得不把本在第2年学习的世界地理内容改在第1实用标准精彩文档年学习,而知识深度也不得不降低到适应一年级学童的程度。一方面对世界各地区的有关知识在课程中被“浅化”,另一方面在小学和中学中也不再如过去那样对世界地理知识进行反复学习。由此可想而知,学生对世界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渐渐变得愈来愈不扎实。1977年之后,日本差不多每10年都会进行一次《学习指导要领》的修订。基本上,学习内容和主要科目的授课时间在不断地被削减,“宽松式教育”的范围在不断扩大,世界地理教育的内容、特别是传统的地志学习则变得越来越简略和肤浅。在1989年颁布的《初级中学学习指导要领》中,不再要求系统全面地学习世界各地区的知识,只规定“选择三个左右的区域或国家进行学习。”最新的1998年公布的《学习指导要领》导入了每周5日授课制和“综合学习时间”的新框架,原先的主要科目的授课时间和学习内容被大幅度削减。在初中社会课的地理学习中,由于大量导入以学生为主体的“研究性学习”,所以选入教科书的地区和国家极少,有关叙述也极其简略。从教科书来看,日本现行教科书中世界地理的内容无论在广度和深度上都是极其有限的。日本的教科书制度为“一纲多本”,各家出版社根据《指导要领》的要求各自出版教科书,供学校选择使用。以2007年出版的6种日本中学社会课教科书为例,虽然各版本的内容略有差异,但是“了解世界各国”一部分的内容都只有30页左右,其中一半以上为照片和图表,关于“研究性学习”的说明和指导也占据了大量篇幅,具体叙述各国情况的内容实际上只有很少一部分。例如,所有版本的教科书都选入了“美国”作为案例。但在有关美国的记述中,课文中写入的内容相当有限。如产业分布、主要城市等内容,甚至只在地图上表示,正文中并未出现。传统世界地理教育中非常重视的自然地理状况,几乎只字未提。相较美国而言,其他一些在世界上具有重要地位的国家在教科书中的记述更是少得可怜。例如,印度在东京书籍出版社出版的初中社会课地理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