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再偷东西了案例介绍:小明(化明),男,四年级学生。父母由于关系不好而经常吵架。对孩子有些溺爱。他是一个自尊极强,十分敏感的孩子。他性格比较活泼,喜欢与同学交往,特别是与品学兼优的同学交往。但是他调皮好动,对同学很不友好,而且平时个人卫生习惯比较差,学习成绩又不好,许多同学都不太喜欢和他一起玩。他妈妈自己做生意,因此身边经常会存放有不少钱。他经常从妈妈那里偷钱,甚至偷到了同学那里。记录一:数学课上,他多次开小差,面对老师的提问,他答非所问。老师走近他,他下意识地双手捏住裤子口袋,并两眼直瞪着老师。老师请他起立回答问题时,他站起来,一手拿着书,一手还是捏着裤子的口袋。老师有所警觉,不解地问道:“你怎么了?”他急忙回答:“没什么。”下课后,老师把他叫到办公室了解情况,原来口袋里藏的是许多崭新的五角硬币,天真的他竟然告诉老师这些硬币是他从学校门口的大树底下挖到的。老师信任地请他带老师去那棵大树下再去挖些硬币时,他才承认那是他从妈妈口袋里偷来的。记录二:一天放学后,一位女同学跑来告诉我,中午我找给她的三十元午餐费找不着了。第二天一早,就有许多同学来告小明的状,昨天傍晚,他又在实验里买了不少学习用品送给同路的同学。是用三张十元纸币买的。对这件事,我心中早已有数。我把小明叫到办公室,与他谈了好长时间,他才主动承认这三十元钱是他偷的。我及时和他家长取得了联系,协商怎样处理这件事。他家长表示怀疑,要亲自过问才肯相信。当他们确定是他们的孩子拿了这三十元钱后,主动偿还了钱,但这件并没有引起家长更多的重视。记录三:一天早上,我走到教室,发现平常上学比较早的小明还没来,正想去打电话询问时,只见他们母子,站在教室门外向我招着手。原来,他又偷钱了,不过,这次偷的可是一个不小的数目。更让他妈妈心疼的是那些钱已让他花了个精光。他妈妈红着眼,轻轻地哭泣着,告诉我对他的孩子她无能为力,请求我的帮助。成因分析:小明从偷几个五角硬币到偷上百元钱,从偷自己家的钱至偷别人的钱,分析有以下原因:1、家庭环境教育。父母忙于做生意,平时很少过问孩子的学习情况,对孩子缺少关心与心灵的沟通。孩子有时会一整天呆在外面玩,父母也无暇去找他。父母教育不统一,常常会把教育孩子的分歧在孩子面前毫无顾忌地表现出来。他妈妈常常会当着孩子的面烦燥地警告孩子:“如果你不听话,爸爸不要你,妈妈也不要你,把你送到乡下奶奶家。”使孩子敏感的心受到深深的伤害。当孩子犯错时,父母不能正确客观地分析原因,而把矛盾无端地指向别人而袒护自己的孩子。妈妈成了他与别人发生矛盾后的避风港。使孩子同样的错误犯多次,并事情越闹越大。2、学校教育。由于他不能友好地和同学们相处,许多同学都对他敬而远之,使他在班中几乎没有朋友。老师缺少及时与他沟通,他常常感受不到学习的喜悦,集体的温暖,强烈的自尊心转而形成日益增强的自卑心理。为了与同学搞好关系,使自己在班里交到更多的朋友,他买上一些学习用品或玩具送给班里的同学,希望能拉近与同学的距离。教育策略:1、家校结合。我多次家访,对小明的父母及家庭深入地了解,与家长协商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共同施教。他妈妈望子成龙,对儿子寄于非常大的期望,但教育方法简单粗暴,而且有时会袒护他。我与他父母讲了孩子在校的情况,并与他们达成了共识,平时多关心他,帮助他搞好个人卫生。多与他交流,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以及时作正确的引导。对孩子的错误,父母首先要统一教育态度,客观公正的对待处理,不能袒护,更不能恐吓孩子。为孩子创设一个温馨民主的家庭气氛。2、集体的爱温暖他。一方面,我利用他上课积极举手回答问题的优点,及时给予表扬,用赞赏的眼光鼓励他。课余时间常常与他交谈,让他释放自己的感情,同时让他认识到,要使同学们接受他、喜欢他,就要友好地对待同学,而不是靠送别人东西所能解决的。拿别人钱只会使同学们更加远离他。鼓励他积极参加集体活动,使他感受到同学间真诚的友谊,学会以礼让人,懂得在一个大集体中难免有矛盾,要学会宽容善待每一个人。并且告诉他,老师和同学们都相信他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