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二)课程名称:机械制造基础(MachineryManufacturingBase)(三)修读对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三)总学时数:63学时(理论54学时,实验9学时)(四)修课学分:3.5学分(五)考核方式:考试(笔试占80%+平时成绩占20%)(六)相关课程:《金工实习》、《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工程材料》、《材料力学》(七)内容提要:机械制造基础是一门理论性、技术性、实践性、综合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课程以传统与现代制造技术结合为内容,以加工原理为基础,方法与工艺为主线,质量、效率、经济性三者之间的协调发展为目标,主要讲授零件毛坯的制造方法、工艺规程设计、机床夹具设计、机械加工精度与控制、机械加工表面质量及其控制、机器的装配工艺过程设计、先进制造技术简介等内容。二、教学目的和教学方法1、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机械制造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零件毛坯制造方法的选择、工艺规程设计、加工质量分析与控制、零件结构工艺性和机器装配工艺性设计等方面的基本能力,了解先进制造技术与生产模式。为学生将来从事机械制造工程技术工作,奠定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基础。2、教学方法结合课程特点,紧扣“厚基础、重应用、强能力、高素质”教学目标,以基础理论为重心、工程应用为根本,采取课堂教学、现场教学、实验教学、网上辅导、课外练习、课程设计等教学形式,运用叙述式与案例式讲授基本内容及解释基本原理;运用启发式和探究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运用任务式和练习式明确知识的价值及巩固理解和记忆。且教与学相结合,老师只讲重点难点(约70%),学生自学易学点(约30%),共同完成教学任务。三、理论与实验教学学时分配序号教学内容学时分配其中讲授实验视频现场课绪论1金属材料及零件毛坯成形基础10822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1212324机械加工精度及其控制14865机械加工表面质量及其控制446机器装配工艺过程设计9637机械制造工艺理论和技术发展22合计6350922四、选用教材和主要教学参考书教材:[1]《金属工艺学》(上),邓文英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2]《机械制造工艺学》(第3版),王先逵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参考书:[1]《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周宏甫编着,高等教育出版社[2]《机械制造工艺学》,常同立,杨家武、佟志忠编着,清华大学出版社五、理论教学内容(一)第一章金属材料及其毛坯成形基础教学时数:10学时(理论8学时,视频2学时)主要内容:金属材料性能,铸造工艺,金属塑性加工工艺,焊接工艺。重点难点:金属材料的组织与性能及选用,毛坯成形质量及其结构工艺性分析与设计。课后思考:1、金属材料性能含义是什么?工业用钢牌号及其含义,如何选用?2、常用铸造方法有哪些,分别适用什么场合?3、铸件结构设计应遵循哪些原则?常见铸造缺陷有哪些,如何克服?4、什么是锻件的结构工艺性,锻件结构设计应注意哪些问题?5、常用的焊接方法有哪些,如何进行焊接结构设计?(二)第二章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教学时数:12学时主要内容:工艺路线的制定,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公差的确定,工艺尺寸链,时间定额和提高生产率的工艺途径,工艺方案的比较与技术经济分析,数控加工工序,成组技术,计算机辅助工艺过程设计。重点难点:工艺路线的制定,工艺尺寸链。课后思考:1、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的设计原则、步骤和内容是什么?2、如何安排机械加工工艺路线,主要考虑哪些因素?3、求解工艺尺寸链有那几种类型,主要适合什么场合?4、比较不同工艺方案的经济性时,需要考虑哪些因素?5、数控工序设计中有哪些必须考虑的主要问题?(三)第三章机床夹具设计教学时数:12学时(理论10学时,现场课2学时)主要内容:机床夹具概述,工件在夹具上的定位,工件的夹紧,各类机床夹具,柔性夹具,机床专用夹具的设计步骤,计算机辅助夹具设计。重点难点:定位原理,定位方案分析与设计,定位误差计算,夹紧装置设计原理,各类机床夹具设计特点,各类柔性夹具的特点及应用。课后思考:1、机床夹具的定义、组成、分类及其功能各是什么?2、工件定位原理是什么?生产中常用定位方法有哪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