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桃李园实验学校五年发展规划(2006—2010年)第一部分学校的现状与发展一、学校概况民办桃李园实验学校于2002年2月转制建立,学校地处嘉定镇城区,校园面积60余亩,拥有现代化的教育教学设施,藏书丰富的阅览室图书馆,先进的校园网络系统,塑胶跑道操场,生活设施周全的学生公寓,是一所环境典雅的市级花园学校。现有小学部1—4年级14个班,学生444人;中学部6—9年级32个班,学生1381人。教师116人,职员、工人15人。二、发展优势1、2002年以来,办学理念较好地得到了贯彻,教育教学已见成效,社会声誉日渐提高。2、二期课改全面展开,课程设置科学、合理,以课堂为中心,教育教学目标落实到了实处。学校建立以来的这四年,适逢二期课改方案试行,由试点到全面推广的四年。我校二期课改实质性启动始于2002年9月,中学部从初一英语、语文,初二生命科学、物理等学科开始使用二期课改新教材,按二期课改教学计划安排学校课程,除基础型课程外,还开设拓展型等课程。到目前,我校中学部已初步形成由指令性和自主性两个板块组成的拓展型课程。年级课程六年级七年级八年级指令性拓展课(每周各1节)口语与交际(外籍教师)口语与交际(外籍教师)口语与交际(外籍教师)生命教育硬笔书法礼仪自主性拓展课(每周2节)文学社、阅读欣赏、美术、绢花制作、科技制作、电脑、体操、舞蹈、(双语)合唱、鼓号、乒乓、篮球、游泳、田径、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等各学科竞赛辅导等。23、教育教学质量管理制度和方法比较成熟,有序有效,成绩斐然。教学质量是学校发展的永恒的生命线。在实施现代优质教育中,我校深化教学改革,注重课堂教学过程,优化课堂教学模式,以课程改革为突破口,尝试分层教学和弹性学制,体现因材施教的素质教育理念。在教学目标、培养目标、课程结构、教学要求和课堂教学模式上实现转变,体现出以学生为本、培养特长和提升能力的特点。几年来,学校教育教学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的管理制度:①加强教研组长的工作力度,形成学科的研讨氛围,安排每学期教研活动行事历。教研组长的职责除了强化学科教学的研究外,还负有对毕业班的学科教学起到指导和推进的作用。校长每周有一天是听课日,深入课堂、聚焦教师的常态课,找亮点,找问题,找差异,与上课老师作推心置腹的交流。②加强备课组的集体听课、评课、研讨、定时定点、有记录有反馈。老师们面对同一教学内容,团团围坐、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这些经验,鲜活、实效、有针对性。教师个人的想法通过碰撞形成了团队的智慧,经验和教训经反思后又促进了教学行为的改善。应该说这样的教研受益最大的是学生,提高最快的是老师。③成立校命题组,由命题组成员交叉出卷。我校各年级每月有一次质量反馈测试。从试卷装订到严肃考风、考纪,一如初三中考的规格和要求,我们认为考风直接会影响到学风。我校和市复旦二附中、行知中学经常研讨、合作命题,已建立了我校题库,分年级存档。④学校对学生订购教辅材料有严格的规范和要求,文印间印刷试题要备课组长把关签字,每学期通过学生和家长的调查问卷,使我们了解并规范自身的教学行为,不布置重复、单一、无效作业。精选习题,为学生们减轻了无效的负担。⑤成立学校竞赛教练队。各学科教练员在总教练的指导下,共同拟定学科整体的竞赛辅导计划。教育的公平也应体现在针对不同的学生提供不同的多样的教育服务,我校招八个班,不可能学业基础很整齐,常规教学中肯定有一部分同学吃不饱,基础差得又吃不了。竞赛队的成立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了一个上升的空间。同时给我校的推优生增加了竞争实力,今年10个推优生的名额全部进了复旦附中、上海中学等“零”志愿学校。⑥做好学困生的辅导工作,也是我校提高学生整体学业水平的有效措施。对学困生和行为编差生,我校都设档案,分别存档在班主任、任课教师和教学质量3管理中心处。老师们共同关心这些学生,多与家长沟通,争取家长的理解和支持,每天对学困生有一定的个别辅导时间,并及时鼓励唤起这些学困生的自信和对学习的兴趣。每个学生的内心都渴望成功、渴望得到关注。我校提出:对学优生要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对特长生要提供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