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污水深基坑施工方案第一章工程概况一.工程概述本项目起点位于与角江路交叉点处,向南延伸至同城大道,终点位于与同城大道交叉口上.本工程南侧规划污水提升泵站设计规模为9万m3/d,总变化系数为1.3,则污水管道及污水泵站地设计流量为1.35m3/s.污水管道布置于道路东侧非机动车道下,距离道路中心线1.5米.沿线设计管为DN400-DN1200.设计坡度0.1%-2.31%.深基坑开挖区域为K0+000-K1+799.913段污水管道,长度1799.913米.根据地质勘查报告资料显示,该段土质为素填土.杂填土.耕植土.粉质粘土.淤泥.中砂.粉质粘土和残积粘性土层.素填土.杂填土.耕植土地下属上层滞水,水量不大,受季节影响大;粉质粘土.淤泥.粉质粘土属微透水层.为相对隔水层,透水性差;中砂属强透水层,为主要含水量,水量丰富.为了给基坑开挖提供良好干燥地施工坏境,保证施工机械和工作人员地顺利作业,提高土体固结强度,稳定边坡.减缓基坑变形,我部决定对该段深基坑采用拉森钢板桩进行支护.本工程按污水管埋设地最大深度为最不利因素计算,本方案按设计图纸以6.1m深度进行设计基坑支护,基坑施工段支护总长度约1799.913米.第二章支护.支撑系统地结构设计一.支护.支撑结构选型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本工程基坑开挖深度范围地土层主要为素填土.杂填土.耕植土.粉质粘土.淤泥.中砂.粉质粘土和残积粘性土层,地质条件差,同时管道基坑深度较大.本工程根据基坑开挖深度,采用拉森钢板桩支护方式.(一)管道基坑支护形式1.管道基坑支护方式2/23①K0+000-K0+700段,离围墙较近,西侧采用9米槽钢支护,设有350*350地H型钢腰梁;K0+700-K1+470段(K0+950-K0+970除外)西侧采用先按挖1米后,打9米槽钢支护,设350*350地H型钢腰梁.②K0+950-K0+970.K1+470-K1+799.411段,采用9米长III型拉森钢板桩加二道内支撑进行基坑支护,钢板桩之间采用HW250*250*11*11围檩进行连接,直径DN300*10地钢管进行内支撑.第一道支撑距地面1000㎜,第二道支撑距第二道支撑2000㎜.管道基坑支护方式示意图二.本工程投入地拉森钢板桩地参数本工程投入地拉森钢板桩采用III型拉森钢板桩,宽400mm,高170mm,厚15.5mm,理论重量68Kg/m,要求拉森钢板桩无穿孔,修边调直后方可使用.拉森钢板桩之间用HW250*250*11*11围檩进行连接,围檩与每根拉森钢板桩之间空隙需打入木楔抵紧.转角需设置专用构件,采用φ300×10钢管进行内支撑,内支撑水平间距为4.0m,管道安装需调整对撑间距并及时回顶.三.基坑监测要求1.监测内容(1)基坑周边沉降及位移监测监测点和控制点均采用钢筋水泥制作,设置稳固.采用或全站仪观测水平位移,采用精密水准仪观测垂直位移.基坑开挖期间每开挖一层观测2次或每天观测2次,时间为上午开工前,下午收工后.(2)土体侧向变形监测沿基坑周边每20m布设一个测斜孔,测斜孔采用专用PVC管,管内正交地两组导向槽,埋入深度以进入弱风化岩为宜.测斜孔埋置时角保其中一组导向槽垂直于基坑边线,测斜孔与钻孔壁间地空隙密实填砂并用水泥密封.基坑开挖过程中每开挖支护一层观测一次.(3)地下水位监测3/23观测孔成孔口径φ90,深15米,全长置入口径φ48向钻眼.外包塑料滤网地PVC管;PVC管与钻孔间隙1米以下填砾,深1米至孔口填膨润土并用水泥砂浆抹面;PVC管口配保护盖.基坑开挖施工过程中,每开挖支护一层观测一次.本基坑支护结构地最大水平位移允许值,基坑按安全等级二级考虑,最大水平位移允许值为40mm.各项监测项目在基坑支护施工前应测得稳定地初始值,且不少于2次.基坑监测完成时间为回填到设计标高,从基坑开挖至槽后到基坑回填至设计标高,这段时间地观测间隔时间为7~15天.监测数值表监测项目警戒值控制值危险值土体沉降35mm40mm50mm墙体倾斜35mm40mm50mm墙体水平位移35mm40mm50mm第三章总体施工安排本基坑工程主管道线长约1799.913m,分段施工.管沟支护采用9m长III型拉森钢板桩支护1799.913m,拟安排三个井位为一个作业面,平行组织流水作业.拉森钢板桩支护段打拔拉森桩采用振动打桩机/锤,每个作业面2台,挖掘机3台(1台超长臂挖掘机).拉森钢板桩支护段拟采用200T履带吊垫钢板下管,吊车和人工配合管道对正,采用外拉法用两台15T手拉倒链平行对管子进行接口.第四章基坑支护施工工艺及施工程序一.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