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汽车理论课程教学大纲概要VIP免费

汽车理论课程教学大纲概要_第1页
1/3
汽车理论课程教学大纲概要_第2页
2/3
汽车理论课程教学大纲概要_第3页
3/3
《汽车理论》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汽车理论/英文课程代码:162418学时:48学分3讲课学时:46上机/实验学时:2考核方式:采用笔试方式先修课程:《汽车构造》《理论力学》等课程适用专业:汽车运用技术开课院、系:高职学院教材:教材:余志生.汽车理论.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主要参考书:米奇克.汽车动力学.人民交通出版社.1992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汽车运用工程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之一。该课程的任务是学习掌握汽车运动、受力的基本规律,了解汽车的主要技术性能指标、相应的评价试验方法以及影响这些性能的结构和使用因素等。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将来从事与汽车相关的工作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二、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1.掌握汽车运动、受力的基本规律。2.掌握汽车主要技术性能的评价指标、计算方法和影响因素。3.学会从理论上分析汽车性能的基本方法。4.掌握汽车主要技术性能指标的测试方法,初步了解相关性能的测试设备。课程内容绪论汽车理论的研究内容和方法,汽车主要技术性能简介。第一章汽车的动力性汽车的动力性评价指标;汽车的驱动力与行驶;汽车行驶方程式;汽车的驱动力图;驱动力——行驶阻力平衡图;动力特性图;汽车行驶的附着条件;汽车的附着力与地面法向反作用力;作用在驱动轮上的地面切向反作用力;附着力;汽车的功率平衡。第二章汽车的燃油经济性汽车的燃油经济性评价指标及试验方法;汽车的燃油经济性的计算;影响汽车的燃油经济性的因素。第三章汽车动力装置参数的选定发动机功率的选定;最小传动比的选择;最大传动比的选择;传动系的档数与各档传动比的选择。第四章汽车的制动性制动性的评价指标。汽车的制动过程和受力分析、地面制动力制动器制动力与附着力之间的关系、车轮滑移率与附着系数间的关系。汽车的制动效能。制动时汽车行驶方向的稳定性,汽车的制动跑偏,制动时前后轴的侧滑。制动时汽车前后轴荷的再分配。前后制动器制动力理想分配曲线——I曲线,具有固定比值的前后制动器制动力的分配曲线——β曲线。同步附着系数极其合理选择。汽车在各种路面上制动过程的分析;利用附着系数与制动效率;对前后制动器制动力分配的要求;制动防抱死装置。第五章汽车的通用性间隙失效和汽车通用性几何参数;汽车的倾覆失效,侧滑和侧倾覆;影响汽车通过性的主要因素。第六章汽车的操纵稳定性概述;汽车的转向特性;轮胎的侧偏特性;稳态转向特性的评价;影响转向特性的因素。第七章汽车的平顺性人体对震动的反应和平顺性的评价;影响汽车平顺性的因素。三、学时安排课程内容讲课实验习题课/讨论课课程设计上机小计概述、动力性评价指标2学时2学时汽车行驶中的各种力4学时驱动与附着条件2学时驱动-行驶阻力平衡图、功率平衡3学时燃油经济性评价指标2学时燃油经济性计算方法2学时燃油经济性影响因素2学时发动机功率选择2学时主传动比选择2学时头档速比选择2学时变速器各档速比选择2学时制动性能评价指标2学时制动时车轮受力分析2学时制动效能与恒定性2学时制动方向稳定性2学时前后轮制动力分配关系3学时制动力调节2学时操纵稳定性概述、转向特性2学时轮胎特性1学时稳态转向特性评价及影响因素2学时平顺性评价指标、影响因素2学时通过性几何参数及失效方式1学时通过性影响因素2学时共计46学时2四、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从理论上对汽车产品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学会用理论分析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初步了解汽车性能试验的过程与方法。五、说明本课程考核性质为考试,采用笔试方式。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汽车理论课程教学大纲概要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