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2014年河北省初中升学模拟考试理科综合试卷本试卷分卷I和卷II两部分;卷I为选择题,卷II为非选择题。本试卷满分为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卷I(选择题,共44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2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食品安全与人的健康密切相关。下列做法会危害人体健康的是A.做菜时用铁强化酱油调味B.用甲醛溶液浸泡水产品C.食用面条时放入少量食醋D.在煲好的鸡汤中放入适量加碘食盐2.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密切相关,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A.氧气助燃——焊接金属B.稀有气体化学性质很不活泼——常用作保护气C.石墨导电——可作电极D.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人工增雨3.根据右表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铝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3B.钠离子核外有三个电子层C.第二、三周期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从左至右逐渐增多D.在化学变化中镁元素容易失去最外层2个电子形成镁离子4.摩托罗拉公司研发了一种由甲醇为原料的新型手机电池,其容量为锂电池的10倍,可连续使用一个月才充一次电,其电池反应原理为:2CH3OH+3X+4NaOH=2Na2CO3+6H2O,其中X的化学式为A.O2B.COC.CO2D.H25.小林查阅资料获得有关物质燃烧的新信息:⑴2Na+Cl2点燃2NaCl⑵2Mg+CO2点燃2MgO+C,由此形成以下4点认识,你认为不正确...的是A.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加B.使用二氧化碳灭火有局限性C.氯化钠是由离子构成的D.反应⑴可用于生产食盐6.氧气、二氧化碳是“身边的化学物质”主题下的两种重要气体。下列用于鉴别氧气和二氧化碳的物质中不能..选用的是A.燃着的木条B.无色酚酞溶液C.紫色石蕊溶液D.澄清石灰水7.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图像是2/12A.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固体B.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C.向一定温度下的不饱和硝酸钠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钠固体,充分搅拌D.分别向同质量、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不断加入碳酸镁和氧化镁固体8.下列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鸡蛋清受热凝固B.西瓜榨汁C.食物腐烂D.灯丝熔断9.公路建设中使用的橡胶沥青是把废旧轮胎制成橡胶粉,再加入不同的化学制剂,与沥青混合而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橡胶和沥青都属于有机合成材料B.橡胶沥青使“废物”得到了充分利用C.橡胶沥青路面弹性好,且可增大摩擦D.橡胶沥青路面的空隙较大,能降低交通噪声10.下列事实不.能.用分子观点解释的是A.柳絮纷飞B.50mL酒精和50mL水混合后的体积小于100mLC.给轮胎打气时气体被压缩D.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11.下列做法符合科学常识的是A.电路中的保险丝熔断后,换用了更粗的保险丝B.向燃着的酒精灯中添加酒精C.用燃着的木条检验石油液化气是否泄漏D.油罐车的尾部装有一条拖在地面上的铁链12.下列实验中,运用了控制变量法的是A.研究串联电路电压特点时,多次做实验,通过分析得出结论B.电解水实验中,通过检验两极产物研究水的组成C.通过改变压力的大小、受力面积的多少,研究影响压强的因素D.测量滑动摩擦力大小时,通过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得知摩擦力的大小13.有两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液体,一瓶是饱和氯化钠溶液,一瓶是蒸馏水。为了把它们区分开,同学们提出了以下方法:①蒸发②测密度③测导电性④测pH⑤加入氯化钠⑥加入食醋。你认为可行的是A.①②③⑤B.①③④⑤C.②③④⑥D.②③⑤⑥14.对下列图所示实验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①c烧杯的作用是验证空气中的物质不能使酚酞溶液变色B.②烧杯内壁有水珠生成,说明甲烷中含有氢元素C.③在冰面上小明推小华,自己却向后运动,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D.④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做圆周运动,说明物体运动需要力3/12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空气中的电磁波频率越高波长越长B.手机是利用超声波来传递信息的C.人能够听到20HZ—20000HZ的声音D.体育馆、剧院的内墙要用吸音材料来装饰是为了防止噪声产生16.易拉罐“可乐”是许多中学生喜欢的饮料,与“可乐”相关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易拉罐的拉环是一个省力杠杆B.罐上标有“355mL”字样,则所装“可乐”质量约为360kgC.用铝合金制作易拉罐,是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