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孩子走向成功各位家长朋友:大家好!今天,我们相聚一堂,就孩子的教育问题做一些探讨。我要讲的主题是“帮助孩子走向成功”,希望能给大家,也是给我自己一些启发。“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是每个家长的愿望。那么,作为父母,怎样帮助孩子成龙变凤?也就是说,我们如何帮助孩子走向成功呢?一、一个经典的故事中国传统的儿童读物《三字经》里有这样一句话:“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这是一个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教育子女的经典故事。故事说的是,在孟子小的时候,其家舍住处离墓地很近,因而孟子呢,就经常在墓地边游戏取乐,模仿上坟的人堆个小土堆儿,学着筑埋坟墓。孟母看到了之后叹息说,这地方不是我应该住的地方啊,如此下去,孩子会学成个什么样子阿。于是举家搬迁,搬到了一个集市的旁边。因而孟子呢,就经常在市场里玩耍,学着小商小贩沿街叫卖和讨价还价。孟母看到了之后又叹息说,这地方不是我应该住的地方啊,如此下去,孩子会学成个什么样子啊。又再一次举家搬迁,搬到了一个学宫的旁边。因而孟子呢,就经常在学宫旁边玩乐,学着设坛祭祀、揖让进退。孟母看到了之后高兴地说,这个地方才是我应该住的地方啊,如此下去,孩子才会学有所成啊。于是,孟母就在此地长期地居住了下来。有一天,孟子从老师子思那里逃学回家,孟母正在织布,看见孟子逃学,非常生气,拿起一把剪刀,就把织布机上的布匹割断了。孟子看了很惶恐,跪在地上请问原因。孟母责备他说:“你读书就像我织布一样。织布要一线一线地连成一寸,再连成一尺,再连成一丈、一匹,织完后才是有用的东西。学问也必须靠日积月累,不分昼夜勤求而来的。你如果偷懒,不好好读书,半途而废,就像这段被割断的布匹一样变成了没有用的东西。”孟子听了母亲的教诲,深感惭愧。从此以后专心读书,发愤用功,身体力行、实践圣人的教诲,终于成为一代大儒,被后人称为“亚圣”。一起重温这个故事,我想说的是:父母重视孩子的教育,关注孩子的学习,这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也是中国父母熠熠生辉的传统美德。现在我们集合在这里,做的事情无非也就是承继传统,传承美德,家校合力,与时惧进,帮助孩子走向成功的彼岸。二、两个盐邑的名人海盐大地,山清水秀,人杰地灵,自古而今,代有名人,一直是文化荟萃之地。要说的一个名人是张元济。张元济先生是我国近代社会改革的先驱,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商务印书馆的创办人。他的儿子张树年先生留美归来,表达了想在商务印书馆供职的愿望。先生一听,正言厉色地说:“不行,这绝对不行!你不能进商务,我的事业不传代!”接着他具体分析了儿子进商务印书馆的三个不利因素:“首先,对你不利。由于我在商务的地位,你回来到这里,必然有些人出来吹你、捧你,使你失去刻苦锻炼的机会,浮在上面,领取高薪,养尊处优。如此,你多年所学便会荒废,永远不会飞,岂不是误了你一生!其次,对我不利,在商务,我是领导,事业要发达,我必须正人,要正人,我必须先正己。若我们父子同在一起共事,我在馆内的行政工作必然处处受到牵制,尤其是人事安排上很难主持公道。这样,我说话无力,领导就因难。三是对商务不利。商务的重要职员的子弟不得进商务,这是我几十年为商务定的一条规矩,我若安排你到商务工作,必然要有人援引,这将开一个极恶劣的先例。”让孩子自小就在艰苦的环境下磨炼,不让孩子沾上辈的光,这看起来绝情,实际上对孩子的成长恰恰是有情,是在帮助孩子学会独立自主,是在帮助孩子不断走向成功。发达国家许多家长十分注意对子女的养成教育,不少百万、千万富翁对子女的物质需求并不是像有些人想象的要啥给啥,相反,倒是十分注重子女的自立精神和吃苦耐劳精神的培养,有意识地让孩子经受锻炼。所以,张元济先生教育孩子的思想值得今天的我们去学习,去体会,去传承和发扬。另一个海盐的名人,要说的是平民画家张乐平先生。张乐平先生作为“三毛之父”,一个蜚声画坛的著名漫画家,他的成长历程,又会给我们什么启发呢?回顾先生的成功之路,不能不说是他的母亲给了儿子爱上画画的原动力。他的母亲心灵手巧,不仅会剪纸,绣花,还能纺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