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表观质量缺陷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一、露筋图例:1、原因分析:1.1放置垫块的数量较少甚至漏放,钢筋紧贴模板;1.2钢筋砼结构断面较小,钢筋过密,如遇粒径大碎石卡在钢筋上,砼水泥浆不能充满钢筋周围;1.3砼产生离析或模板严重漏浆;1.4砼振捣时振捣棒撞击钢筋,使钢筋移位;1.5砼振捣不密实,或砼表面失水过多,或拆模过早等,拆模时砼缺棱掉角。2、预防措施:2.1模板支立及砼浇注前,检查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是否符合要求。施工时不得踩踏钢筋,如钢筋有踩弯或脱扣的情况,及时将钢筋调直复位、补扣绑好,确保钢筋绑扎牢固。垫块每平米至少放置一块,边角及预埋件位置要适当增加,;2.2钢筋较密集时,选配适当粒径的碎石,碎石最大粒径不得超过结构截面最小尺寸的1/4,同时不得大于钢筋净距的3/4;2.3严禁振捣棒撞击钢筋及预埋件,防止钢筋移位;2.4砼自由倾落高度不超过2m,防止砼离析;支立模板时,在模板接缝处添加单面橡胶止浆条,模板底口放置海绵条,防止砼漏浆;2.5冬期施工时,模板拆除前先检验同条件试块的抗压强度,抗压强度不小于设计强度的50%且不小于10MPa后方可拆除模板,防止过早拆模砼缺棱掉角而造成露筋;二、孔洞图例:1、原因分析:1.1在钢筋密集处或预埋件处,砼浇注不畅通,不能充满模板间隙;1.2未按顺序振捣砼,产生漏振;1.3砼离析,或严重跑浆;1.4不按规定下料,一次下料过多,下部因振捣器振动半径达不到,形成松散状态。2、预防措施:2.1在钢筋密集处,使砼充满模板间隙,并认真振捣密实;2.2采用正确的振捣方法,严防漏振;2.3控制好下料高度,不超过2m。要保证砼浇注时不产生离析;2.4防止砂、石中混有粘土块或冰块等杂物,发现砼中有杂物,及时清除干净。三、蜂窝、麻面、气泡图例:1、原因分析:1.1模板接缝不严密或者孔眼封堵不牢,使混凝土浆液在振捣时沿缝隙溢出,骨料间形成空隙、泛砂;1.2混凝土原材料不合格或配合比不合理,砂石级配不良、针片状石料含量偏高,拌和物和易性差,使混凝土泌水严重,难以振捣。钢筋较密时选取骨料粒径过大,导致混凝土在钢筋保护层处架空;1.3混凝土浇筑时分层厚度过大,气泡溢出表面的距离大,此时振捣稍有不足,容易形成气泡,造成砼表观形成蜂窝及麻面;1.4振捣器具不匹配、振捣时间较短、振捣半径过大甚至漏振引起振捣不充分;1.5脱模剂的影响也不容忽视。涂刷在模板表面的脱模剂(隔离剂)一般为油性,如脱模剂浓度过稠、涂刷厚度过大、涂爽不均或漏刷时,在表面张力的作用下,包裹混凝土内的气体吸附于模板表面,形成较难溢出仓外的气泡,在混凝土凝固后便成为气泡、麻面缺陷;1.6模板表面积灰清理不净,或砼浇注时间过长,模板上挂灰过多不及时清理,造成拆模后砼与模板粘连,形成砼麻面;1.7砼自由倾落高度超过2m,混凝土发生离析,造成石子赶堆。2、预防措施:蜂窝麻面防治关键在于混凝土拌和物质量、振捣工艺和模板拼装这三方面。2.1模板接缝处应添加止浆条,止浆条不得露出模板面。若模板使用组合钢模板,需将模板接缝处的螺栓拧紧,确保灰浆不渗漏;2.2根据混凝土浇筑部位的尺寸、结构特点和配筋的密集度选择合理的混凝土配合比,并严格控制拌和物原材料的质量。同时,要保证混凝土拌和质量,控制好水灰比,保证砂浆稠度,使保水性及和易性都得到保证。1.3控制分层下灰厚度,每层小于20cm,浇注到顶;1.4采用适合的振捣器具,振捣顺序从近模板处开始,先外后内,移动距离约300~400mm,振捣器至模板的距离约150mm,并尽量避免碰撞模板或预埋件,振捣时垂直插入砼中,并快插慢拔,上下抽动,以利均匀振实,为保证上、下层结合成整体,振捣器插入下层砼中5cm;1.5首次使用的模板或模板拆除后应及时将模板表面的灰浆、铁锈等用角磨机打磨干净,使板面光亮,然后均匀涂刷一层脱模剂,严禁使用废机油作为脱模剂;如不能短时间支模,需要在模板面上覆盖塑料薄膜,以免沙土污染板面;1.6砼浇注过程中,模板面上挂灰应及时清除,防止挂灰与砼粘连,造成拆模后形成麻面;1.7砼浇注过程中为避免产生砼离析现象,砼入模时下落高度不应大于2m。如砼浇注时砼下落高度过大,可采用泵车或套管、溜槽等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