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随州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1/122018-2019学年度高一历史一、选择题(共60小题)1.周初建立的分封制度“政权并不集中在最高的王的手上,这是一个层层重叠着的权力金字塔,每个贵族都分享着一部分权力,王奈何不得侯,侯也奈何不得公,一直到士都是如此。”这表明分封制A.家国同构的政治结构B.森严的等级制度特征C.权力分散未能形成中央集权D.分权与制衡的原则2.有人认为,中国古代政治从西周时期的“礼仪政治”到大秦帝国时代的郡县制、官僚制度和法律控制,无疑体现了政治形态的一种“现代化”趋势。这里“现代化”的内涵是A.礼仪与政治分离B.从人治到法治C.国家管理制度化D.为民主政治奠基3.公元前4世纪中叶,秦国颁行“分异令”,规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即分家)者,倍其赋”。也就是说,“禁止父子兄弟同家共财”,实行“诸子有份”。此规定A.是分封制影响的产物B.推动了郡县制的建立C.冲击了传统的宗法制D.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4.一位西方学者评论秦始皇:“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度,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系和教育。”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一政治转向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A.从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B.从井田制向小农经济转变C.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D.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5.秦及西汉初年,皇帝总是与丞相商议政事,御史大夫为丞相之副,协助丞相参与决策,凡军国大事均有二府共同管理。西汉成帝以后逐渐形成了非经尚书台起草便不是诏书、百官可拒绝执行的制度。这反映了A.君主专制不断加强的趋势B.皇帝与大臣共治天下C.国家权力运作渐趋理性化D.扩大了政权开放程度6.《论语·卫灵公》曰:“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以下践行了孔子这种人生选择的是A.王位世袭制B.世卿世禄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7.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讨论汉唐宰相制度的差异时说:“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最高议事机关称政事堂,一切政府法令,需用皇帝诏书名义颁布者,事先由政事堂开会决议,送进皇宫画一敕字,然后由政事堂盖印中书门下之章发下。”这则材料说明A.政事堂不掌握实际权力B.皇帝权力被严格限制C.机构设置重叠,官员冗滥D.宰相权力被分散削弱8.宋朝有一条规矩,“官员不入酒肆”,一旦发现官员在酒店吃喝,不管公款私款,即刻遭到御史弹劾,重则罢官免职,轻则纪律处分。另一条规矩是:王公贵族“不得取食味于四方”,即不得向各地索要特产和美味佳肴。这些规矩产生的积极作用是A.遏止了官吏横征暴敛B.形成严密的反腐机制C.君主有效控制了臣属D.便于约束权力的滥用9.中国古代加强皇权的措施中,常以内侍、贵戚监督逐渐代替重臣,以近臣演变为重臣,以辅佐皇帝办事的部门发展为正式的国家机关。以下机构体现这种方式的是A.中书门下内阁军机处B.中朝内阁军机处C.中朝中书门下内阁D.尚书台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湖北省随州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2/1210.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说:“公民⋯⋯不遗余力地献身国家,战时献出鲜血,平时献出年华,他没有抛弃公务照管私务的自由⋯⋯相反,他必须奋不顾身地为城邦的福祉而努力。”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A.公民具有同一血缘B.公民是政治统治者C.公民具有献身精神D.形成了公民共同体11.考古发现古希腊的一口井里,有190块陶片写着公元前5世纪一位著名政治家的名字,但陶片上的字迹仅出于14个不同的笔迹。由此可以推论这些陶片A.是雅典进行民主选举的选票B.验证了陶片放逐法的伟大性C.主要被用于古希腊书法练习D.被用作反对某人的政治手腕12.苏联学者涅尔谢相茨在其著作中说:“苏格拉底讥笑以自己的决定把无知的人变成统帅等的雅典平民的万能;有一次,他在讲到马匹不足时建议把这个问题提交公民大会,用表决的方式把驴变成马。”材料表明苏格拉底A.主张用其他的政治形式代替民主制B.认为民主制必须加强公民政治修养C.主张不应该让每一个公民都参与政治D.认为有钱的人就是最好的统治者13.在法律哲学的深度与高度上,罗马人远不如希腊人,他们不重视法的形而上学的研究。罗马的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