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理论研读填空、判断题及答案第一章陶行知的教育思想1、陶行知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上著名的(人民教育家),也是一位民主(革命家)和(大众诗人)。毛泽东主席称赞他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2、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观点。3、社会即学校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另一个重要命题,是伴随“生活即教育”而来的。4、陶行知社会教育理论的教学论是(教学做合一)。5、陶行知的生活教育论在反对传统的旧的教育上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他主张(教育)要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教育要在(生活中)进行,学校要与(社会)建立广泛而密切的联系,对改造(旧教育),(洋化教育)脱离生活,脱离国情的情况是非常有价值的。6、陶行知认为,创造教育,即是培养民族(活力)的教育,是把(行和知)(手和脑)统一起来。培养学生(“独出心裁”)的教育。7、创造教育有不可或缺的两大要素:(行动和思想。)8、儿童是有创造力的,这是千千万万祖先,至少经过五十万年与环境适应斗争所获得而传下来之才能之精。基于这种认识,陶行知坚信(“人人是创造之人”),在千百万孩子中一定有一贯孩子是天才,是一个(创造者),(发明者。)9、怎样培养孩子的创造力,陶行知的回答是:(创造宽松的环境,解放儿童的创造力)为此,他提出了著名的“六大解放”的见解。10、陶行知先生不但以自己一生的教育实践,树立起高高师德的典范,被尊之为(万世师表),堪称(师德楷模)第二章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1、在苏霍姆林斯基看来,“教师的职业就是(要研究人),长期不断地深入的复杂的(精神)世界。”2、教师的工作就其本身的(逻辑)(哲学)基础和创造性质来说,本来就不可能不带有(研究)的因素。3、教师应该拥有丰富多彩的(智力)活动。4、校本研究的核心要素是(教师个人),(教师集体),专业研究人员三者的整合。5、教师应该不断(学习)扩大(知识)范围。6、教育叙事研究者以(叙事)、(讲故事),的方式表达对教育的理解和解释。7、案例研究具有(故事性),(问题性)和(典型性)等特性。8苏霍姆林斯基是苏联杰出的(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9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论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他本人也被誉为(“教育思想的泰斗”)10苏霍姆林斯基注重教育在适应社会发展的同时还应有利于人(个性)的发展,十分注重在教育中注入尽可能多的(人情)、(人道)和(人性)。11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人)12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和谐全面发展的核心是(高尚的道德)。13苏霍姆林斯基将(教会学生学习)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和方法14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真正的教师必是(读书)的爱好者。15苏霍姆林斯基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注意发展学生的(知识兴趣)和(爱好)16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思维习惯,大体而言,可以分为(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17同伴互助的具体形式有(对话)(协作)(帮助)18专业引领的具体途径主要有(学术专题报告)(理论学习辅导讲座)(教学现场指导)(教学专业咨询)以及专家与教师共同(备课)、(听课)、(评课)19校本教研中的研究方法包括(教育叙事研究)(案例编写)(教育网志或博客)(行动研究)(学生追踪研究)(课堂观摩)(案例分析)(创建学习型组织)20教育叙事的基本品格是(亲历性)(真实性)21、苏霍姆林斯基通过对自己几十年教学生活的思考,关注到了(教学各个环节)以及课堂以外的(读书和活动),他尤其重视学生头脑中的(思维活动)。无论是阅读还是教学只有能引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才能获得学生在(知识和技能)上的真正发展。22.无论是阅读还是教学只有能引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才能获得学生在(知识和技能上)的真正发展。23、在课堂上,教师不仅要想到所教的学科,而且要注意到(学生);注意到学生的(感知)、(思维)、(注意力)和脑力劳动的积极性。24、苏霍姆姆林斯基在其一生的教育实践中,高度重视教学方法的(创造性运用)和(教学方法的改革)。25、为了提高学生的记忆力,(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分析、思考、(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