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用新思想引领新时代文明城市建设□杨福臣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在许多重要会议和重要场合,就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比如在地位作用上,总书记强调只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搞好,国家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顺利向前推进。在根本任务上,总书记强调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在方针原则上,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党的奋斗目标,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组织领导上,总书记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担负主体责任,统筹抓好精神文明建设各项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还有很多脍炙人口的名言,比如强调“要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革命理想高于天”“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中国共产党要永远做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主心骨”“政德是整个社会道德建设的风向标。立政德,就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总书记的这些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社会主-2-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特点规律,丰富和发展了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科学理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导我们做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综合载体,承载着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面发展的使命,承载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种向往,如果用一幅图画来描述,就是人处在一种很光明的状态下的生活境态,这种境态就是道德状态。中宣部副部长王世明说得很通俗,他说道德是一种活法,是一种走向平安、顺利、吉祥的人生活法。德国古典哲学创始人康德说过:世界上有两件东西能够深深地震撼人们的心灵,一件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准则,另一件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因此,中央文明办《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201X版)设置了“牢固的思想道德基础”、“良好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和“长效常态的创建工作机制”三大板块,其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是目标,环境和机制是保障。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建设必须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把提高人的道德素质作为永恒的主题,以“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长,走下去,定能到达”的坚定信念,紧扣“四个聚焦”,推动深度创建和持续创建,从而涵养好-3-城市气质,培养好道德品质,厚养好文明素质,滋养好城市颜值,努力创造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谐宜居的城市美好生活。聚焦“四个自信”,武装好头脑。一段时间以来,国民的思想教育和价值导向产生了偏差,我们的社会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些人包括少数党员干部信仰缺失、价值观扭曲,深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侵蚀。思想决定方向,理想引领新风。面对思想领域的种种思潮,我们必须弄懂是什么、为什么和做什么的问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今后一段时间重中之重的大事。必须强化教育引导、增强认知认同、形成共同思想。夯实这个基础,首先要用新方法持续宣传阐释。最近,中央电视台通俗理论对话节目《马克思是对的》,在网络和荧屏形成热播,反响强烈。在时隔两百年之后的中国来谈马克思主义,用创新和智慧,让观众在轻松愉快之中重新建构人生观价值观,在潜移默化之中进行着一场精神文化的洗礼和浸润。我们应该运用新技术新方-4-式,普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让广大群众知道新思想、尊崇新思想、信仰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