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粤2011课标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四章4.3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1/9化学九年级上粤教版4.3《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为化学研究打开了一扇大门,它为化学家从量变的角度去研究化学变化提供了最精确的理论依据,也为后来发现的有关化学变化的一些规律奠定了基础。九年级广教版第四章第五节引入了质量守恒定律的课程。这一课程的引入也使学生开始走进了从量变研究化学变化的的大门。第一章《大家都来学化学》使学生初步接触化学:①对化学学科的基本认识(化学是什么?化学研究什么?化学怎么学?)②对化学基本实验的认识与操作③对化学学科的基本态度与情感。第一章的学习能使学生建立“化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化学与生活是息息相关”的科学思想。第二章《认识空气、保护空气》使学生认识空气的主要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第二节《物质构成的奥秘》从微粒的角度去学习化学,使学生建立“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物质是由微粒构成”和“物质是不灭的、物质是可变的、物质是不断运动“的化学基本观念。第三章《维持生命之气——氧气》使学生认识身边的具体物质——氧气的性质和用途,从化学角度特别是从化学变化的角度去学习,使学生步入化学学习的殿堂。初步建立“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的用途,物质的用途反映物质的性质”和“物质两面性”的化学基本观念。质量守恒定律的学习从化学变化中量的角度去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变化中的量变关系,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使学生建立“化学变化中质量守恒关系”的重要科学思想,也为下一节课《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提供理论保障。因此本节课程的知识内容在化学教材中起呈上启下的地位,在化学教学中呈突出地位,在学生学习中起链接地位。在情感态度上,通过本节的学习,要使学生感受科学发现的过程和所运用的科学方法,学习科学家那种敢于质疑、精益求精、深入探究的科学精神。二、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前面三章内容的学习,已完全掌握了什么是化学变化,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但并不知道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与生成物的质量之间的关系;质量守恒定律是物质科学中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这个主题下的内容,主要了解化学反应中的反应物的质量与生成物的质量之间存在什么关系;通过活动与探究得出“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一结论;然后通过活动与探究分析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从而知道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1)原子的种类不没有改变,(2)原子的个数没有增减,(3)原子的质量也没有变化。所以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本节课的内容存在一定的难度,而实验的顺利进行又是学好本节课的关键,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力争使每个学生都能从实验入手,充分的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探究理解质量守恒定律,了解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2)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质量和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2、过程与方法(1)增加学生探究实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操作、观察、组织讨论,总科粤2011课标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四章4.3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2/9结规律。(2)加强实验中的各个环节的教学,从而拓展学生的思路(3)通过对各种题型的分析与解答,加强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与应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定量研究和分析推理的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2)通过对化学反应的定量研究、推理、帮助学生认识永恒运动和变化着的物质、既不能凭空产生也不能凭空消失的道理,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和自然科学方法的教育。四、课型新授课五、课时1课时六、教学重点: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和应用。七、教学难点:1、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2、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八、教学方法:启发、引导、探究九、实验准备:托盘天平,烧杯、小试管、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钡溶液、硫酸钠溶液、铁丝十、教学流程图:十一、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提出问题]化学变化的特征是什么?[思考回答]师—生互动,完成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