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柞水县创建省级生态县工作汇报中共柞水县委柞水县人民政府(2014年8月)尊敬的李厅长、各位领导、各位专家:正值我们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全力冲刺年度发展目标的关键时期,李厅长及各位领导、各位专家不辞辛劳,莅临我县检查指导省级生态县创建工作,这对我们进一步加快生态环境建设是极大的鞭策和鼓舞。在此,我代表中共柞水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对李厅长一行来柞水检查指导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下面,我把柞水县创建省级生态县工作向各位领导、各位专家作以简要汇报。一、基本县情柞水县位于陕西省南部,商洛地区西部。因乾佑河两岸盛产柞木而得名。介于东经108。50'—109"36‘;北纬83。25'—36°56’,东西长72.7公里,南北宽55.2公里,全县总面积2332平方公里,辖13镇122个行政村,社区。人口16.5万,其中农业人口13.7万人。柞水具有三个特点(一)地域独特。柞水山大沟深,沟壑纵横,是一个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区县,海拔落差大(541m—2802・1m),生态环境优美,气候宜人,兼有南北气候带的特征,加之北有秦岭天然屏障,冷空气不易侵入,形成了温和湿润、四季分明的气候特点,年平均气温15・9°C,年平均降雨量742mm,年平均无霜期209天,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二)资源丰富。柞水县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有开采价值的矿产37种,蕴藏大中型矿床4个,小型及矿化点213处。黑色金属主要有菱铁矿、磁铁矿、赤铁2矿等,矿床藏量3.5亿吨,有色金属主要有金、银、铜、铅、锌等,储量3000万吨,非金属主要有萤石、石灰石、石英石、石墨、粘土等,藏量6亿吨;大西沟菱铁矿是陕西五大热点矿区之一,储量3.02亿吨,占全省一半,银铅藏量列全国第二,是陕西钢铁工业和有色金属工业材料供应基地。柞水森林资源丰富。有乔木、灌木200余种,有林地面积15.7659万公顷,活立木总蓄积量677万立方米,全县森林覆盖率68.9%。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境内有国家4A级景区〃牛背梁”、国家3A级景区〃柞水溶洞”、国家3A级景区九天山、“凤凰古镇”等80余处旅游景点,自然、人文景观优美,有“生态宜居地”、“西安第二生活区”、“天然氧吧”之美称。生物多样性丰富。全县植物种类达245种,动物种类达160余种,列入国家一级珍稀动物数十种,柞水羚牛堪称稀世珍宝,素有“野生动物的乐园”之美誉。柞水野生中药材种类繁多,资源十分丰富,有“天然药库”之称。全县有各种中草药500多种,仅入典药物就有200味,其中扣子七、朴松实、红豆杉等30多种药物属珍稀濒危品种。柞水木耳、香菇、核桃、板栗销遍全国。(三)生态优良。柞水县域内有乾佑河、金钱河、金井河3大河流,3大河流2个监测点位水环境质量监测结果均达到皿类功能区标准。柞水县空气质量达到城市二级空气标准要求,且年空气优良天数达351天。近年来,我县始终把生态建设作为优化发展环境,推动县域经济转型的重要支撑点,坚持环境整治与生态保护并举,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同步,全力推进生态县创建工作,以生态环境的大提升,发展环境的大优化,引领县域经济大跨越,实现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先后荣获国家卫生县城、全国文明县城、国家生态示范县、全国绿化模范县、中国最佳魅力旅3游名县、西部地区“两基”攻坚先进县、中国经典山水文化旅游名县、省级平安县、省级旅游强县等50余项殊荣。尤其以生态观光和休闲度假为特色的旅游产业开发已成为主导产业和第三产业中增长最快的行为之一,2013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60.95亿元,增长1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5.63亿元,增长27.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9亿元,增长13.1%;财政总收入6.52亿元,增长24.2%,总量居全市第二,增速居全市第一,地方财政收入2.64亿元,增长22.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362元,增长11.1%;农村居民人均收入6306元,增长15.8%,增速居全市第一,其他各项指标均实现新增长。一、创建主要做法我县于2010年启动省级生态县创建工作,按照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生态环境创建工作的通知》精神制定了创建规划。三年来,在省市环保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我们不断加强生态建设,切实强化资源保护,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深入开展环境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