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所得税法解读宣讲课件CATALOGUE目录•个人所得税法概述•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个人所得税的征税对象•个人所得税的税率和计算方法•个人所得税的减免和抵免•个人所得税的征收管理•个人所得税法实施中的问题与对策01个人所得税法概述个人所得税法是我国税收法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对个人所得额征收所得税。定义纳税义务人征税范围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义务人为在中国境内取得所得的个人,包括居民和非居民。个人所得税的征税范围包括工资、稿酬、特许权使用费、企业和事业单位分红等个人所得。030201个人所得税法的定义个人所得税法的目的是调节收入分配,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目的个人所得税法对于增加国家财政收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意义个人所得税法的目的和意义个人所得税法的发展历程起源与发展个人所得税法起源于18世纪的英国,中国个人所得税法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改革和完善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个人所得税法经历了多次改革和完善,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当前状况目前,个人所得税法已经成为中国税收法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调节收入分配、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发挥着重要作用。02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但在境内居住满一年的个人,应就其来自境内外的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在中国境内无住所又不居住或者无住所但在境内居住不满一年的个人,仅就其来自境内的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纳税人范围非居民纳税人居民纳税人权利纳税人享有申请减税、免税、退税的权利,同时也有权对税务机关的不当行为进行申诉和举报。义务纳税人必须按照税法规定按时足额缴纳个人所得税,不得逃税、偷税、抗税。纳税人的权利和义务分为居民纳税人和非居民纳税人,根据纳税人在境内有无住所或居住时间来划分。按住所分类分为境内所得和境外所得,根据个人所得来源地来划分。按所得来源分类纳税人的分类03个人所得税的征税对象工资、薪金所得工资、薪金所得是指个人因任职或者受雇而取得的工资、薪金、奖金、年终加薪、劳动分红、津贴、补贴以及与任职或者受雇有关的其他所得。工资、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后计算应纳税所得额,适用超额累进税率,税率为3%到45%。0102财产租赁所得财产租赁所得以每次取得的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适用比例税率,税率为20%。财产租赁所得是指个人出租建筑物、土地使用权、机器设备、车船以及其他财产取得的所得。财产转让所得是指个人转让有价证券、股权、建筑物、土地使用权、机器设备、车船以及其他财产取得的所得。财产转让所得以每次取得的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适用比例税率,税率为20%。财产转让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是指个人提供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非专利技术以及其他特许权的使用权取得的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每次取得的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适用比例税率,税率为20%。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是指个人拥有债权、股权而取得的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以每次取得的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适用比例税率,税率为20%。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偶然所得是指个人得奖、中奖、中彩以及其他偶然性质的所得。其他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所得是指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应当缴纳个人所得税的所得。偶然所得和其他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所得以每次取得的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适用比例税率,税率为20%。偶然所得和其他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所得04个人所得税的税率和计算方法01综合所得:适用3%至45%的超额累进税率02经营所得:适用5%至35%的超额累进税率03利息、股息、红利所得:适用20%的比例税率04财产租赁所得:适用20%的比例税率05财产转让所得:适用20%的比例税率06偶然所得:适用20%的比例税率税率经营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其他所得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计算综合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额减除费用六万元以及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计税依据经营所得计算方法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综合所得计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