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安全的保证调研报告国家统计局七月十六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XX年全国夏粮产量为12335万吨,比上年增产260万吨,增长2.2%,连续六年增产。20XX年XX县区小麦成本调查于6月底结束,与2008年相比,呈现“三增三高”态势。“三增”即一是面积增长,全县调查结果20XX年收获小麦115.5万亩,比2008年增加13.5万亩,增幅为13.2%。二是单产增长,20XX年全县平均单产达到834斤,比2008年的810斤增加24斤,增幅近3%。三是总产增长,20XX年夏粮小麦总产再创历史新高达到9.6亿斤,比2008年的8.26亿斤,增产1.34亿斤,增幅达16.2%。“三高”即一是小麦优质品种占比高,国家政策的支持和地方党委政府的重视,优良品种推广种植比重逐年提高,全县小麦优质品率达到78%以上;二是生产总成本高。今年小麦亩生产总成本为551.03元,比去年增加59.5元,增幅12.11%。成本增加的主要因素有:化肥价格的上涨使亩成本增加22.03元,春旱灌溉使亩灌溉费增加16.84元,农民添置农机具带来固定资产折旧亩分担增加6.48元,用工量与工时费的增加带来亩用工作价助长了25.28元。三是农民出售小麦的价格提高,使小麦亩收益增加。调查显示今年农民出售小麦的平均价格为1.66元/公斤,比去年提高0.15元/公斤,由此拉动小麦亩增值61.02元。从上述分析来看,小麦的生产不仅单产创造了新高,而且种植面积也创造了新高,由此实现总产再创历史新高,确保了国家粮食安全。其根源,主要是党的稳定的惠农政策所带来成果。重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国家种粮直补政策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自国家实行农民种粮直接补贴以来,对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农资综合直补等政策的实施,不仅有效促进农民增收和粮食增产,在我们黄淮海平原地区,更重要的是提高了粮食作物复种指数,使土地的利用率大大提高。20*年XX县区农作物实际种植面积为274.25万亩,比2006年266.33万亩,增加了3%,全县复种指数为192.5%。而2008年的全县农作物种植第1页共4页面积又创造了282.35万亩的新高。同时出现了国家给予补贴的粮食品种种植面积保持基本稳定,特别是小麦的种植面积在逐年扩大,而产量低、不享受补贴的小杂粮品种,将逐步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农民增收比较明显,种植效益较高的瓜菜等高效产品。二、国家科技支农政策优化了品种结构、促进了粮食单产提高,增加了农业产出值。国家良种补贴政策和科技强农措施的出台并付诸实施,有效激发了农业科技人员推广高效新品种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对扩大优良农产品的推广产生了明显效果,不论是优良小麦品种还是优质水稻品种的种植面积都在迅速扩大,20XX年XX县区优质小麦品种种植面积占总面积的80%以上,水稻种植也逐步减少了杂交籼稻种植面积,逐步扩大了优质粳稻的推广面积,使农民种种植收益大幅度提高。为鼓励农业科技工作者更好的贯彻执行党的强农惠农政策,激发他们为农服务的热情,同时也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农业科技工作者的关爱。XX县区委县政府对评选出的“睢宁人民的好干部”——县农业局农技推广站站长席远顺同志给予了20万元的高额奖励,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这一奖金额度不仅仅是打破本地区个人奖及记录,更体现了对发展农业的高度重视和对农业科技工作者的关怀。三、积极的耕地保护政策,提高了土地利用率,稳定了粮田面积。XX县区在建国初期的1949年,全县耕地面积达到217.82万亩,当时人均达到3.7亩。而到了1987年,XX县区可耕地面积已经减少到152.92万亩,当然,在这期间主要是兴修水利建水库和开挖徐洪河、徐沙河、新龙河以及修筑乡村道路占用了大面积土地,但是在后期的乡镇工业用地以及农民建房用地方面存在着不合理的占用现象。近年来,在国家最严格的土地管理政策的控制下,通过农村的滩涂河畔荒闲土地的治理改造,以及严格控制工业用地的审批,基本保证了可耕地的红线。国家种粮直补以及综合补贴,特别是减免农业税的政策极大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一些原来因年轻人外出打工二撂荒的土地,又重新种上了庄稼;农作物的复种指数大大提高,同时也提高了土地产出率。1987年,XX县区全县耕地面积第2页共4页152.92万亩,粮食种植总面积为206.84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