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机械能守恒实验:1,原理:mgh=1/2mV2自由落体运动2,需要测量的量:重物下落的高度,各记数点间的距离,两记数点间的时间.3,纸带选择:选第一,二点之距离≈2mm4,下落高度和瞬时速度的计算:(1)下落高度:某一点与O点之间的距离,用直尺。(2)瞬时速度计算:用直尺测相邻两点之间的距离Sn、Sn+!12nnnSSVT++=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已知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赫.查得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9.80米/秒2.测得所用的重物的质量为1.00千克.实验中得到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把第一个点记作0,另选连续的4个点A、B、C、D作为测量的点.经测量知道A、B、C、D各点到0点的距离分别为62.99厘米、70.18厘米、77.76厘米、85.73厘米.根据以上数据,可知重物由0点运动到C点,重力势能的减少量等于焦,动能的增加量等于焦(取3位有效数字).01ABCD7.627.56白山市第十四中学物理组一、能量守恒定律1、能量守恒定律思想:声、光、热、电、磁、力等各种现象,都与能量有密切联系。机械能守恒是普遍的能量守恒定律的一种特殊形式。2、导致能量守恒定律的确立的两类重要事实(1)确认了永动机的不可能性(2)发现了各种自然现象之间相互联系与转化。例:各种机械能之间,电流也可以产生化学效应,电和磁,热和电……3、能量守恒定律的内容:能量既不会消灭,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处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亥姆霍兹(HermannvonHelmholtz,1821-1894)德国物理学家、生理学家。能量守恒定律的提出者。能量守恒定律的最后确定,是在19世纪中叶由迈尔、焦耳和荄姆霍兹等人完成.德国医生迈尔是从生理学的角度开始对能量进行研究的.1842年,他从“无不生有,有不变无”的哲学观念出发.表达了对能量转化和守恒思想,他分析了25种能量的转化和守恒现象,成为世界上最先阐述能量守恒思想的人.英国物理学家焦耳从1840年到1878年将近40年的时间里.研究了电流的热效应,压缩空气的温度升高以及电、化学和机械作用之间的联系,做了400多次实验,用各种方法测定了热和功之间的当量关系,为能量守恒定律的发现奠定了坚实的实验基础.在1847年,当焦耳宜布他的能量观点的时候,德国学者荄姆霍兹在柏林也宜读了同样课题的论文.在这篇论文里,他分析了化学能、机械能、电磁能、光能等不同形式的能的转化和守恒,并且把结果跟永动机不可能制造成功联系起采,他认为不可能无中生有地创造一个永久的推动力,机器只能转化能量,不能创造和消灭能量.荄姆霍兹在论文里对能量守恒定律作了一个清晰、全面而且概括的论述,使这一定律为人们广泛接受.在19世纪中叶,还有一些人也致力于能量守恒地研究.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彼此独立地研究,却几乎同耐发现了这一伟大的定律.因此,能量守恒定律的发现是科学发展的必然结果.此时,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得到了科学界的普遍承认自然界的一切物质都具有能量,对应于不同的运动形式,能量也有不同的形式,如机械运动的动能和势能,热运动的内能.电磁运动的电磁能,化学运动的化学能等,他们分别以各种运动形式特定的状态参量来表示。当运动形式发生变化或运动量发生转移时,能量也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从一个系统传递给另一个系统:在转化和传递中总能量始终不变.恩格斯曾经把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称为“伟大的运动基本规律”,认为它的发现是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另两个发现是细胞学说,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能量守恒定律的建立过程,是人类认识自然的一次重大的飞跃,是哲学和自然科学长期发展和进步的结果.它是最普遍、最重要、最可靠的自然规律之一,而且是大自然普遍和谐性的一种表现形式.和谐美是科学的魅力所在.英国物理学家焦耳德国物理学家和医生迈尔二、能源1、人类活动的物质基础:能源2、人类利用能源的三个时期:柴薪、煤炭、石油3、现在的主要能源:石油和天然气、煤炭4、资源有限:石油将在百年内耗尽,煤炭也只用两百年左右5、能源带来环境污染:燃烧时放出有害气体6、能源短缺和环境恶化已经成为关系到人类社会能否持续发展的大问题1、什么是能量耗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