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重症胰腺炎术后胰瘘的护理新进展摘要:重症急性胰腺炎是常见的外科危重疾病,近年来随着诊治水平的不断提高,患者往往能够渡过早期危重期而进入后续治疗阶段,由此而并发的胰瘘则是影响重症急性胰腺炎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重症急性胰腺炎(SAP)胰瘘的形成可能是自发的,但大多是各种外科手术清创和脓肿引流术或影像学介导的各种穿刺引流术后并发症。术后胰瘘定义不尽相同,有数十种之多,为了便于比较和国际交流,最近,术后胰瘘国际研究小组将术后只要出现的引流液淀粉酶超过3倍血清值,即定义为胰瘘。文献报道其发病率在154%~23.0%之间。关键词:急性重症胰腺炎;胰瘘;护理1临床资料本文选择男7例,女9例,年龄自32~71岁,平均46岁参照Ranson标准均符合重症胰腺炎,其中12例为胆源性,4例为非胆源性手术方式:胰被膜切开、多管引流、胆囊造瘘胆总管引流或胆囊切除胆总管引流,胰液漏出时间从术后第7d到第14d不等,持续时间最长达90d,漏出量为30~50ml/d,引流液淀粉酶检查明显升高,全组无死亡,16例胰瘘均行非手术治愈。[1]2急性重症胰腺炎术后胰瘘的护理体会2.1—般及心理护理由于该病起病急、病程长、手术风险大,长期禁食,身体虚弱,病情变化大,易反复等特点。因此,多数病人难以接受事实,持恐惧心理,对治疗缺乏信心。针对这一心理状态,我们要特别注意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稳定病人情绪,鼓励他们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配合医护人员做好各项检查、治疗。主动向患者介绍该的病理特点及治疗转归护理。如麻醉未清醒应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吸入引起窒息,给心电监护仪及吸氧(3〜4L/min)。[2]护士须密切监测血压、脉搏、呼吸、体温的变化,向医生了解病人术中情况、麻醉程度及失血量等。对带有多根引流管应分别妥善固定,检查各引流管是否通畅及伤口敷料渗血、渗液情况,按医嘱给予相应治疗。[2]要求建立二条静脉通路,保证输液通畅,术后早期补液宜先快后慢,在补充血容量同时应密切观察尿量与心率、血压情况变化,并及时与医生联系。做到对病人的严密观察,保证视病情按医嘱合理使用药物。[4]2.2引流管护理重症急性胰腺炎术后都留置多根引流管,如胃管、胆总管“T”管引流、空肠造瘘管、胰周引流管等,要妥善固定,防止导管脱落,保持各引流管通畅是很重要,定时检查各引流管是否通畅,每2h挤压引流管1次,避免堵塞,勿抬高引流袋超过管口水平,以免引起逆行感染。[5]如胰周引流管有坏死物质堵塞致引流不畅,可先应用生理盐水冲洗至引流液未见有坏死组织后,再用0.5%甲硝唑200ml冲洗。[6]冲洗时应严格无菌操作,定时更换引流袋,冲洗引流管后清洁皮肤,通常引流管留置时间较长,冲洗时应严格无菌操作,定期更换引流袋,防止引流管污染而产生败血症。[7]同时注意保护引流管口周围皮肤,冲洗引流管后清洁皮肤,并涂擦氧化锌软膏以保护皮肤。[8]2.3饮食护理因进食能促使十二指肠分泌,刺激胰腺外分泌增加,不利于胰腺修复,所以应严格禁食、水。[9]给予持续有效的胃肠减压,静脉插管给肠外营养支持治疗,营养补充十分重要。[10]因此合理的营养支持,是挽救患者生命和提高疗效的关键。在进行肠外营养时应循序渐进,根据患者的承受力调整营养补充剂量和速度,实施两周后,再过渡到空肠营养,保证所需营养素,促进肠道功能恢复,防止多器官功能衰竭,促进切口愈合有着极其重要作用。[10]2.4中医护理灌肠的目的是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增加排便次数,减少肠道细菌异位,降低胰管压力。[11]清肠合剂(主要成分为生大黄15g,芒硝10g,木香10g,厚朴12g,枳实10g)水煎200ml,遵医嘱保留灌肠,100ml/次,灌肠时应注意药温保持在38°C〜40°C为宜,2次/d,灌肠前排空大小便,灌肠前取左侧卧位,液面距肛门50〜60cm,灌肠时观察患者有无心慌、出汗及剧烈腹痛,若有不适,立即停止灌肠。[12]芒硝外敷法:芒硝100g装入小布袋蒸汽热至50°C全腹热敷腹部,热敷的优点是清热解毒、行气止痛、活血化瘀和消肿软坚,我们观察热敷疼痛缓解时间明显提前,对于缓解患者疼痛,加快腹腔积液的吸收,提高疗效,缩短住院时间等。[13]热敷前评估患者腹部皮肤完整性及皮肤温度感知能力,热敷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