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做科研的几点体会关于做好社会科学研究的几点体会方真一、关于选题1.选题意义选题是一切社科研究中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其之所以重要,主要有以下原因:1)从读者(包括编辑、评委)的角度来看,第一件事就是审题,看题目有没有引力,题目没有吸引力的很难进入其关注的视野。2)有好的选题才能写出新义,老生常谈的问题要想写出新义很不容易。所谓新义主要体现在观点新、材料新和论证新。2.选题的要求选题总的来说有四个要求:1)选择感兴趣的问题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就会注意观察,看材料时就会高度集中注意,想得也会更深入。没有兴趣的问题,研究起来投入的程度必然有限,不会时刻放在心上,也就难有较深的体会。所以,要想真正有点心得,最好是选择有兴趣的问题。2)选题要重视积累有很多好问题值得研究,但能否研究好,要看自己的积累或是否有较多的关注。有些人写文章出于应付,什么问题都写,或者为了完成某项任务,导致问题自主选择的机会较少。这些都脱离了以前研究的积累或缺乏长期的关注,此前在认识和想法不能成为当前研究问题的基础;而且,这样的研究也不能成为未来继续研究的基础。不重视知识和观点的积累去选题,常会犯流寇主义错误。3)选择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中学生创新课题,在基础研究方面很难实现突破,因为缺乏基础研究的积累,在自然科学方面是如此,在社会科学方面更是如此。最好是选择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从今年国家创新大赛社科项目获奖情况来看,这种情况很明显:获奖共28项,第1页共6页其中一等奖6项,二等奖10项,三等12项。大致分类一下,主要有四大类:一是社会公益事业和公共建设问题(10),二是低碳类(7),三是弱势群体和文化类(各4)。其中一个项目是关于三峡大坝移民状况调查,很受关注。这些热点问题有的很宏观,如如何应对金融危机问题、如何实现社会的持续发展问题、群体性事件问题等,这些问题难以驾驭,涉及的知识背景复杂,不合适作为中学生创新的选题。这些年有部分选题具有一定这样宏观的特点,但结果多是较空泛。要选择热点问题中的某一个切入点,以小见大,就有可能得出有价值的结论。如农民工问题,很大,但涉及很多具体问题,每一个具体问题都是一个很好的选题,如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子女教育问题、各种权益保障问题,我们可以去对其基本状况进行调查,找出存在的问题,也可以对比政府解决有关问题的成效与实际需求之间的差距,提出改进的意见和建议。还比如市场的物价问题,物价的过快上涨对群众生活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对不同的人群会产生什么不同的影响,等等。4)选择有代表性的问题有的问题太小,发生作用的影响小,也很难扩散,关心的人太少,其意义不大。比如,有些涉及地方文化的研究课题,可能看起来问题不大,便研究的结论应当有一定的普遍意义,否则,相对而言意义就不那么大,评委关注的程度就比较小。二、资料的搜集和使用1.首先要通过各种方式获得较为全面的信息。通过这些信息可以完整地掌握有关问题的研究动态,了解研究进展。其中相关问题的观点综述非常重要,它能提供基本的科研动态,避免重复思考与研究。2.以学习的眼光同时也要以审视和挑剔的眼光看待已有的研究成果我们看已经出版或发表的相关研究成果,目的是要形成自已的观点,从别人那里得到启发,同时少走弯路,并不是要跟着他走。否则自己的研究成果就没有创新,也就没有意义了。所以,看别人的研究成果,要边看边想,好的观点我们吸收和借鉴,而对有些观点要打一些问号,要从一些别人认为是第2页共6页常识性的东西中看出不同的东西(如“人到无求品自高”、精神痛苦当成没有生过某事等),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并提出自已的想法和理由。3.使用他人研究成果须注意两点。一是直接引用,须标明出处;二是批评他人观点须准确、严谨,不能无的放矢,或缺乏充分理由妄加否定。三、重视写作规范所有的研究工作,都必须坚持研究的规范性。可能大家在学习和研究的过程中,发现很多规范是不一样的,有些对规范的要求可能还会有冲突。但一些基本的规范还是一致的,是所有研究都必须遵守的,如对理论动态的阐述,要点的标识,引文、注解的格式等等。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