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高校教职工文化文体社团发展状况研究摘要:高校社团是高校教工自发组织形成的群众性组织,其中文体社团最最活跃的一部分,起着丰富教工业务生活、提升身心健康,促进教工之间沟通交流的作用,是高校组织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凝聚民意,了解民情的重要载体。本文以广州6校教工文体社团作为研究对象,对高校教工文体社团的管理体制、组织架构、面临的困难与对策进行了实证研究,通过数据分析,找出其发展的共性问题,提出相应建议。关键词:广州;高校;职工;文化文体;社团;研究1.国内外研究现状。高等学校是科学研究、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的机构,作为高校主体的高校教职工,在高校的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他们肩负教书育人,引领社会风尚,促进社会发展的历史使命。他们是社会中知1识含量最大的一个群体,也是传承人类文明与科技创新的主体,主要从事脑力劳力。由于长期的伏案而作,在巨大的工作压力下,无暇参与各类文体娱乐活动,更无暇顾及自己的身体状况,文体活动表现出较大的随机性和偶然性,不断进行着透支身体的工作,给社会及其家庭带来了不可弥补的损失。如刘瑞峰,李凯(2002)等人对广东省教育工会对省内19所高校进行抽样调查显示,高校教师不同程度健康状态的比率分别为:健康占10.40%,亚健康占45.55%,前临床状态占23.63%,疾病状态占20.42%。由此可见,高校教师受心理和身体疾病严重困扰,健康状况堪忧。滚军军(2015)对安徽省进行调研,发现该省高校教职工运动项目主要在球类运动,包括篮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等9个运动项目,高校的教职工体育社团存在管理机制与制度建设不健全,社团的经费得不到保障等困境。张伟(2011)认为江苏省部分高校教师在参与体育运动方面有多元的价值取向,受职称高低与年龄大小的影响,教工参与体育活动的频率较多的保持在2-3次/周,每次活动的时间介到半个小时到21个小时之间。易良红在(2007)认为高校工会是开展教工文体活动的主管部门,工会要充分发挥文体社团的作用,通过政策引导,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和场地保障,组织动员教工文体社团组织各类精品活动和集体项目。也有学者分别对北京、上海、广东等各省区市高校的教工社团的长效机制、管理模式、影响教工参与体育运动的因素等情况进行了调研与分析,对于工会在促进教工社团发展、教工社团在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开展有利于教工沟通交流、促进教职工身心健康的等方面作了探析。但是上述的文献都是从文体锻炼的现状、行为、态度、消费、影响因素等方面对教师的文体锻炼进行描述,没有一篇关于高校教师以什么形式参与文体锻炼的文章,缺乏对高校教职工自发形成的文体类社团进行深入的实证调查。2.高校教工文体社团的作用分析2.1学校教工文体社团是促进教工身心健康的重要载体。研究表明,高校教工普遍感到竞争激烈,特别是定编定岗、评聘制度改革3中,教学与科研压力剧增,工作压力和生活压力偏大。文体社团是教工业余生活的重要载体,教职工参加文体活动的重要目的就是以身体健康与愉悦心情,追求自身的全面发展。球类竞赛、户外活动,能够强身健体,提高运动技能,调节工作压力;参加音乐项目,如合唱、舞蹈、乐器表演,能够感受艺术魅力,净化心灵,愉悦身心。文体社团通过开展教职工喜闻乐见、形式多样的活动,吸引教职工参与其中,做到每天运动一小时,快乐生活一辈子的效果。实践证明,文体社团活动是教职工释放生活压力、减缓工作劳累的重要方式之一,在增强教工身体素质,愉乐生活情趣,激发生活的正能量提等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能够从多方面、多角度满足教职工的精神文化需求。2.2高校教工文体社团是促进校园和谐发展的重要组织。高校教工文体社团具有数量众多,群众参与面广,成员数量大的特点,在凝聚人心、团结教工等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由于文体社团具有较高的内生性,成员之间的平等意识、参与意识、协作意识比较强,4对社团的认同度相对比较高。在学校事关教工利益的政策制定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文体社团团结民心,凝聚民意的作用,广泛征求意见与建议。同时加强与管理,或通过审批制、审核制、备案制、登记制等方式对社团进行宏观的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