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行业十二五工作打算促进粮食经济全面发展提高的重要时期,十二五”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国家粮食平安中长期规划纲要》加强对“十二五”期间全市粮食工作的指导,确定全市粮食行业的发展方向和奋斗目标。市粮食局依照市委、市政府和省粮食局的要求,系统回顾全市“十一五”期间粮食工作,结合我市粮食流通实际,特编制市粮食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一、市粮食行业“十一五”末期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一)十一五”末期粮食生产、流通、消费现状终年粮食收获面积450万亩,市是省粮食主产区。粮食总产156万吨,全省21个市州中排列第13位,人均粮食产量416公斤,人均消费粮食405公斤。终年粮食收购约22万吨,粮食商品率14%20XX年,全市粮食购进22.25万吨,销售23.21万吨,年末库存粮食19.39万吨。市酿酒及工业用粮、饲料用粮比重偏大,已由粮食生产量与消费量基本平衡向需要市外调入平衡市内消费过渡。随着经济社会加速发展,近年来。市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人口增加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粮食消费需求已呈刚性增长;而耕地减少、水利设施建设滞后、自然灾害等因素导致粮食产量呈下降趋势,市粮食供需在相当长时期内将处于紧平衡状态,粮食供应平安将面临挑战。(二)存在主要问题但随着乡村化进程加快、国家基本建设用地增加、农民进城务工致耕地撂荒、退耕还林及城乡建设用地扩大、耕地粮田退化等因素的影响,1粮食生产、流通、消费环节呈现“三个减少一个增加”一是耕地面积逐年减少。市现有耕地220余万亩。耕地面积将逐年减少。二是粮食产量逐年减少。市农业基础设施单薄、水资源紧缺,靠天吃饭的现状未得到根本改变,加之自然灾害频发和种植业的影响,粮食产量正逐年减少。三是粮食购销量逐年减少。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后,粮食购销主体第1页共15页多元化,国家粮食购销网点减少,国有控股粮食购销企业办证户数仅占全社会办证户数的4%粮食购销量逐年减少。四是粮食需求总量连年增加。自然人口的增加和转化用粮的增加,使粮食需求总量连年增加,产需缺口呈加大态势。市市级粮食储藏2万吨,2粮食贮藏体系单薄。一是地方粮食应急贮藏规模小。目前。县级粮食储藏0.9万吨,与国家政策和市政府粮食应急预案要求存在差异。二是粮食收储设施分散、规模小。市有普及各乡镇的粮食收购网点140余个,但主要是老式平房仓,功能单一,已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粮食物流的需要。三是仓储基础设施老化,配置差。目前全市总仓容50.5万吨,其中1998年以前修建的仓容34万吨,占总仓容的67.3%。一些乡镇粮管所(点)储粮基础设施老化,局部储粮库点,包括粮食贮藏企业的仓房维修改造滞后,设施设备缺乏、不配套。产品市场份额低,3粮油加工体系建设滞后。一是粮油加工企业规模小。品牌影响力不强,辐射范围小。市创立了12个优特粮油品牌,拥有5个国家无公害产品,但市场份额占有率低,省内外大、中乡村难觅踪影。二是粮油加工设施落后,科技水平低,粮油精、深加工力度、广度不够,产业链短、产品附加值低、经济效益差。三是粮油加工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不高,企业尚未建立现代管理制度,品牌战略意识不强,营销模式落后,加之科研人才少,自主创新能力差,产品科技含量低,缺乏市场竞争力。四是粮油产业化经营规模小,注重眼前利益,而忽视了原料来源“第一车间”粮油产业化基地的建设,优质、专用、绿色粮油生产基地规模小。五是粮食专业合作组织结构松散,粮油企业组织生产形式不当,订单合同不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不紧密,订单履约率低,商品率低,农户缺乏法律及诚信意识。检验场所面积缺乏,4粮食检验设施设备缺乏。市粮食质量监测站作为国家粮食局授权的国家粮食质量监测机构。功能分区不规范,设备设施急需升级换代。全市区、县仅和建有粮食质量监测站,且专业技术人员较少,设备设施陈腐,难以全面开展工作。国有及控股粮食收储企业和加工、饲料等粮食转第2页共15页化企业虽具备基本的粮油质量检验能力,但设备设施老化,检验能力较差。库存规模极小,5粮食应急体系和粮食预警信息系统不完善。全市尚未形成统一的粮食应急设施体系。技术装备落后,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