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阳光”班级培育“四有”少年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中国少年先锋队建队60周年纪念日上的贺信提出了培育四有少年的新要求,这体现了新时期党中央对下一代工作的极大关怀,更是对当前学校工作的巨大鞭策和要求。班级是学校工作的基本单位,是学生在校的主要活动场所,是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健全的人格、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形成的主要基地。班级文化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学校生活的感受和参与程度,影响到学生社会化和个性化发展水平,影响到学校教育的成果和质量。优秀的班级不仅能为学生的素质发展创建良好氛围,还能为形成一个勤奋向上充满活力的班级集体起到桥梁纽带作用。加强阳光班级建设,努力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已成为我们提高班级管理水平和促进学生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也是培育四有少年的有效途径。爱的沟通,在学生的心灵中耕耘阳光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犹如没有水,就不能成其为池塘一样,没有感情,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内化的催化剂。用我的真诚、爱意透视学生纯洁而又丰富的内心世界,唤起学生对爱和真诚的追求,感染学生、浸润学生渴望理解的心田,用充满爱的语言去抚慰一颗颗幼小的心灵。1.勤沟通。沟通是教育的前提,师生之间如果缺乏了解和沟通,感情就会有隔膜,教育就无从展开。沟通应从了解开始。乌申斯基说过:“如果教育家希望从一切方面去教育人,那么就必须从一切方面去了解人。”因此,在班内,我积极了解学生,在心中为每个同学都建立了个人档案,详细了解这个同学的家庭情况、性格特点、爱好、健康状况及学习变化。通过各种形式,使我更好地了解了我们班同学。当我得知班级中有13名外地生(11名非浙江籍)学生,班内还有5名学生生活在单亲家庭,5名学生自己独立生活时,一种怜爱之情,一种强烈的责任感油然而生。我深知,外地学生特别爱家乡,有思乡之情;生活在单亲家庭中的孩子情感脆弱,性格孤僻、倔强,逆反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心理强;而独立生活的孩子,虽然自立性强,但容易放纵,缺少监督和关爱,较难管理。因此,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我会不经意地送给他们一个亲切的微笑,一个满意的赞许,一个温馨的眼神,一个慈祥的抚摸,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真挚的爱,使这些原本不幸的孩子在班集体这个大家庭里变得开朗活泼、乐观向上,有着较强的集体荣誉感。我还在《班主任手册》上将与学生谈话认真认真记录并总结。2.巧沟通。班级中,总有几名同学不爱做作业,教育一下也只管几天,一段时间又“旧病复发”,很让人头痛。针对这种情况,如采用体罚的办法收效甚微,且有可能适得其反。所以,在班内,我就采用角色转换的方法,委派他们每天督促同学按时完成作业。要想管好别人自己先要做好。经过一段时间后,他们不但改掉了坏习惯,还常常成为班级学生的表率。3.“心”沟通。基础教育的价值体现在未来,受教育者只有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在未来社会获得最佳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宽松和谐的心理环境有利于个性的发展和素质的提高。本学期,我在班里发起这样一个倡议:师生共建相互交流的“绿色通道”——开展“爱心日记”接写活动,以此为学生提供多渠道的倾诉条件,使个性千差万别的学生,在心理错位时得以倾诉,摆脱烦恼。一次,在日记里,同学们大胆地给我提了很多建议,如作业布置、怎样把班级管理好、他们心目中的老师……从孩子真诚的话语中,我获得了许多宝贵的意见,所以在后来的班会课上,我说:“老师很感谢你们给我提的宝贵意见,从今以后,我一定做一个你们满意的老师:有爱心,正直好学,富有创新精神的授课能手,教学工作做出改进。反过来,我也向你们提出老师心目中的学生形象,是同样有爱心,懂得自尊、自爱和尊重别人的人。”那一节课,每一个孩子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从那以后,我与学生的距离更近了,孩子们经常向我倾诉内心的酸楚、快乐。李芸同学说自己很烦恼,因为家庭父母离异的原因,还有自己脸上有个疤痕,我教育他要坚强,度过暂时的困难,老师始终相信她是个能干懂事的女孩;杨朴飞说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