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朋辈教育在高校“四个自信”培育中的应用[摘要]随着朋辈教育的不断发展,其与高校“四个自信”培育在实践中相结合,并从榜样示范、文化共建、调节转化、监督反馈四条路径展开应用,发展出科学规范、平等尊重、适度教育、实践创新四个原则。[关键词]“四个自信”;朋辈教育;思政教育[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四个自信”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的内在动力,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保障。高校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他们的思想动态关乎国家发展的未来。因此,高校培育要以“四个自信”为标准,确保学生个人的全面发展。“四个自信”的培育,其本质是开展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础,以“四个自信”为直接导向的育人机制,根本任务是充分提升大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激发他们学习和生活的热情,使其能够秉持中国立场,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来分析和解决问题,最终坚定“四个自信”理想信念。1推进朋辈教育在高校“四个自信”培育中应用的意义朋辈教育是指因教育背景、兴趣爱好等原因相近而产生共同语言的同龄人,通过多种形式进行知识共享、观念互通或者是行为技能互补,来相互促进和共同发展的教育模式。当前,朋辈教育模式在不少高校中都得到了积极应用,典型的如导生制、助理辅导员、特色党建、心理预警员等,且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由于朋辈教育具体针对高校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突出个人色彩,从而形式多样,理念新颖,其具有的专业性、适度性、广泛性等特征,充分迎合了学生的需求,填补了理论教学在理念认同机制中的漏洞,全面提升了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因此,推动朋辈教育发展,使其充分应用在“四个自信”培育中,指导学生践行“四个自信”,推动自信生成,坚定“四个自信”信念,是未来高校“四个自信”培育机制发展的必由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之路。总的来说,由于朋辈教育不同于一般的课堂理论教学,它本质上是朋辈主体之间施加的一种轻量级影响,其最大价值是推进从认知到自信的心理跨越。从“四个自信”培育机制运行的角度来说,推进朋辈教育的意义体现在对“四个自信”认知的查漏补缺,对“四个自信”认同的价值导向,对“四个自信”的践行育成。2探究朋辈教育在高校“四个自信”培育中应用的路径2.1榜样示范路径榜样示范是最容易体现朋辈教育特色的路径。在实践中,榜样示范机制应用得较早。2020年《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文件中即指出要充分发挥党团组织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要充分发挥优秀典型人物的带头作用和模范作用。根据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相较于抽象的理论学习,身边的优秀典型的事迹无疑更加直观和具体,有利于其他成员直接观察,并模仿和学习。一般情况下,正式群体的榜样示范机制发展得更成熟。如学生会、团委、社团、班集体等各类正式的学生组织,学校都会投入一定的资源进行组织建设,并大力塑造官方榜样,如各类学生组织中产生的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员、十佳大学生等。同时,由于正式群体具备的组织特性会加强榜样示范效应,更有利于学校在宏观层面上进行“四个自信”的引导,而非正式群体的榜样示范相对困难,尤其是独立存在的群体如宿舍、学习小组、老乡会等。相较于正式群体,非正式群体由于校园关注度低,投入的教育资源少,因而针对非正式群体的榜样示范一般采取重点关注原则,利用传帮带形式,如广泛开展的舍长负责制,党员负责制等。鉴于榜样示范路径已经发展得较为成熟,朋辈教育应在此基礎上,科学规范榜样的选拔制度,增强榜样示范的认可度,进一步灵活运用榜样示范,在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之间构建桥梁,最大化利用榜样的教育资源。2.2文化共建路径从宏观层面来看,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直接的教育力量,无论在物质层面还是精神层面都会对学生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因此,“四个自信”的培育首先要着眼于校园文化的顶层设计,从学校层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