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会计师的职业判断在审计中的应用研究【摘要】:基于审计环境的变化,审计模式不断演变,如今在以现代风险导向为主的审计模式下,注册会计师的职业判断越来越成为影响审计工作的关键。本文主要以《注册会计师职业判断指南》为基础,分别论述注册会计师的职业判断的定义、研究状况、重要性及其影响因素,重点分析职业判断在审计中的应用,引导注册会计师提高其职业能力,不断解决实际问题。【关键词】注册会计师;职业判断;审计;应用研究前言(带补充)简要说明本项研究课题的提出及其研究意义(学术、实用价值);本项研究的前人工作基础及其欲深入研究的方向和思路、方法以及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等。1.审计职业判断概述1.1审计职业判断的含义1.1.1含义(分述其他人定义,总结)关于审计职业判断的定义,各界专家学者有许多说法。2014年10月13日,在海峡两岸及港澳地区会计师行业交流研讨会上发布的《注册会计师职业判断指南》将注册会计师的职业判断定义为:指在审计准则,会计准则的和职业道德要求的框架下,注册会计师运用相关专业训练、知识和经验,作出适合审计业务具体情况、有根据的行动决策。1.1.2审计职业判断的主要特征:主观性与客观性审计职业判断具有主观性与客观性。审计职业判断具有主观性。在审计业务中,审计事务就是审计职业判断的结果,审计职业判断是审计工作的核心并且贯穿审计的始终。但是,审计判断具有主观能动性。它是会计师根据自身的专业知识经验等作出的行动决策,每一位会计师的专业素养,知识范畴,经验等都会影响其判断,并且行业的不同也会使会计师陷入被动局面,特别是近几年兴起的动漫、影视等行业,会计师们对此更是陌生。审计职业判断具有客观性。虽说审计职业判断具有主观性,但是同时也具有客观性。《注册会计师职业指南》中的“职业标准”正是审计职业判断的体现。职业标准提供了一种职业判断的边界,尽管在区域内的判断具有多样性和主观性,但是在环境相同的情况下,会计师们作出的决策基本上是相同的。1.2审计职业判断与会计职业判断的区别1.2.1会计职业判断是什么?什么事会计职业判断?会计职业判断是指会计人员按照会计准则、制度的要求,根据企业经济环境和经营特点,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职业经验对会计核算的原则、方法、程序等方面进行判断与选择的过程。1.2.2两者的区别与联系两者的依据不同:会计职业判断依据的是会计准则、制度的要求,而审计职业判断的依据是审计准则。两者的目标不同:会计职业判断的目的是使该项决策尽可能真实公允的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结果和现金流量,是站在企业自身的角度而言的来维护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的。而审计职业判断的目的是使得审计工作的开展尽可能在提高效率的情况下,却有能够灵活有效地保证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最终对企业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公允性发表合理保证意见。两者对人员的能力要求不同。会计职业判断的标准较为明确,并且形成较为固定的模式。审计职业判断对工作人员的要求更高。因为审计人员依据的准则具有模糊性,多位理论性的定义,加之面对的情况多变复杂,所以需要审计人员依据自身的经验及能力作出符合实际情况的判断。1.3审计职业判断的重要性随着审计模式的演变,可以说审计职业判断在审计工作中贯穿始终,一系列的审计职业判断构成啦审计业务。毋庸置疑,审计职业判断是重要的,具体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1.3.1审计准则中多次提及在审计准则中曾多次提及“职业判断”、“职业怀疑”一词,其重要性程度不言而喻。据统计,在审计准则中总共提及多达49次,可见审计职业判断受到多方面的重视。1.3.2审计职业判断的必要性审计职业判断的必要性体现其重要性。首先,不确定因素的存在。审计工作需要审计人员的参与,但并不是机械地根据审计准则完成工作任务,面对多变且复杂的经济业务,需要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职业判断才能推进工作任务。其次,信息不对称使得注册会计师的职业判断存在。在委托人委托审计业务后,注册会计师作为企业外的人,对于内部信息不能完全地及时的了解到,亦或是考虑审计成本和经济效益等因素,使得注册会计师必须依靠有限的审计证据作出恰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