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农村留守儿童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俗话说:“与其给孩子金山、银山,不如教给孩子好习惯。”在孩子小学阶段,正是孩子们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家长和老师都应该重点关注孩子的学习习惯,一旦发现有不良的学习习惯倾向,应立即予以纠正。但作为留守儿童的小学生却因多方面原因在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上存在欠缺。为了更深入的研究“留守儿童”的学习习惯问题,探讨产生问题的原因,我对我校265名“留守儿童”进行了调查、访问。一、留守儿童学习习惯上存在问题(一)学习时间不固定,没有明确的学习计划农村留守儿童们不仅得不到应有的父母关爱,甚至还担任起照顾年迈的老人以及年幼的弟弟妹妹的责任,同时还承担了一定的家务劳动,占用了学习时间。“留守儿童”大多处在小学阶段,这个阶段的孩子独立性差,自制力较弱,难以形成有计划的学习习惯。由于外出务工的父母常年在外奔波,一年就会一两次家,与留守子女联系少,对于孩子的学习缺乏足够的关注和指导,逐渐让他们在学习上放纵了自己,表现出学习上随心所欲,想学就学、想玩就玩,好不自由。这种没有计划的不良学习习惯,在现在的独生子女越来越多的农村表现得愈发明显,问题日趋严重。(二)学习积极性差,自觉性不够多数留守儿童都是隔代抚养或被托付给亲戚代养,情感上缺少沟通。甚至有的孩子性格内向孤僻、不合群、不愿与人交往,对外界一切都漠不关心。当他们学习上遇到困难时虽焦急、郁闷,但却不愿寻求他人帮助。面对学习上的问题不是回避,就是敷衍,久而久之形成了不良的学习习惯。(三)非智力因素对留守儿童学习习惯影响学习情绪化,耐挫折性差,听不进批评。留守儿童较之其他孩子更容易情绪化,这是由他们所处的年龄特点决定的,学业情绪受多种因素影响。首先,青少年的情绪带有较强的易感性和波动性;其次,情绪的冲动性和爆发性也比其他阶段高。因此,青少年容易因受到挫折、批评而极度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沮丧。就留守儿童而言,这些情绪在学习上表现为耐性不够、害怕失败、很难采纳不同意见。学习受个人情绪波动,难以形成好的学习习惯。二、留守儿童不良学习习惯形成的成因留守儿童许多不良学习习惯的养成,一方面是由于监护人没有尽到监护的职责。多数留守儿童是由祖辈监护,没有文化,他们很少甚至没有主动地去关注留守儿童的学习,他们认为只要一日三餐让孩子吃饱,有个安全的地方供孩子住宿,不让孩子挨冻受饿,就算是尽到了监护的职责。至于孩子的学习品质、行为习惯、心理健康等方面,那是老师应该做的事情。其实这种想法是大错特错的。教育孩子、关注孩子的成长和发展不只是某个人或某部分人的事情,而是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关注、齐心协力进行的一件重大事情。另一方面,有的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存在严重的问题,家长认为现在读书没有好大的用场,认为读书花了几千、甚至几万元,毕业后不一定能找到一份好工作,倒不如和他们一起早点出门打工,早点挣钱,对孩子的学习就不管不问,任其发展。三、留守儿童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策略首先,建立并实施好教师与留守儿童的交心、谈心活动,通过此活动,融洽师生感情,进行学习目的的渗透;其次,实行代理家长制,使留守儿童感受到“家”的温暖;再次,从留守儿童身边找优秀学生事迹,为每个留守儿童树立学习榜样,明确学习目的,培养学习兴趣。培养留守儿童多思、善问、大胆质疑的学习习惯。学习要严肃认真、多思善问。“多思”就是把知识要点、思路、方法、知识间的联系、与生活实际的联系等认真思考,形成体系。“善问”不仅要多问自己几個为什么,还要虚心向老师、同学及他人询问,这样才能提高自己。而且,还要在学习的过程中,注意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有所创造,敢于合理质疑已有的结论、说法,在尊重科学的前提下,敢于挑战权威,要做到决不轻易放过任何一个问题。对所学的新知识,通过思考找出它与以前所掌握的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使知识形成体系,从而加深理解和记忆。对于思考过程中发现的不懂、不理解的问题,及时向别人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