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材分析:《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七册的课文。本单元主题是“思考成长的问题”。这篇课文是作家肖复兴在1992年为了纪念叶圣陶先生写的回忆文章,回忆了1963年叶圣陶先生给“我”批改作文,并请“我”到他家做客,使“我”受益匪浅的成长经历,表现了叶圣陶先生对文一丝不苟、对人平易真诚,堪称楷模的文品和人品。这篇课文的篇幅较长,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比较多。这样的文章对刚刚升入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很有难度。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往往停留在文字表面,对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不容易理解,对文中所表现的叶老关爱下一代的精神也缺少深刻的感受。基于此,我想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和感受叶老认真的态度,以及对下一代的关爱就是教学难点。感受叶老的人品和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就是教学重点。教学中力图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不同内容的对比,补充课外资料,自主练习修改句子中的问题等方法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设计理念:本课的教学我以“自主体会为主”:通过自主实践,体会修改作文的方法;通过自主阅读,体会句子的思想感情。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练结合,读悟结合,让学生在动口、动手、动脑的自主学习中,读懂课文,领悟情感,内化语言,“使学生自奋其力,自改其知”,体会学作文应先学做人的道理,同时感悟如何修改作文。教学目标:①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词的意思。②从叶圣陶先生对《一幅画像》的修改中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③有感情地朗读课文。④学习结合上文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教学重、难点: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并从叶老对《一张画像》的修改中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联系旧课,启发谈话,导入新课。①回忆课文《爬山虎的脚》。简介课文作者及主要内容。②板书课题,齐读,简介作者。③说明本文与叶圣陶先生的关系及写作背景。2.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自己读课文。①读后谈收获。②引导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板书:批改作文,邀我做客,给我印象)③理清课文写作思路,明确文中写了哪两件事。3.默读课文,要求:①划出生字新词。②在不明白的地方旁边做上标记。4.学习生字新词。①多媒体课件出示生字词,自由拼读。②指名读。③集体朗读生字新词。⑥交流:读课文后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6.汇报,教师概括共性的问题。7.朗读课文。第二课时个性修改(手写)一、回忆导入: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板题)生齐读课题。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课文主要写了哪两件事呢?批改作文邀我做客(板书)二、学习第一件事:批改作文叶老为我批改完作文后,我的感受如何?请大家在文中找一找,画一画。学生找、画。交流(指名读)出示: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指名读,齐读。理解“春风拂面”,“拂”是什么意思?当春天来临,柔柔的春风吹过脸颊,你会有什么感觉?(舒服、柔和、温暖……)带着你们的感受读这个词。叶老怎样的批改让我有春风拂面的感觉呢?请大家联系上下文来理解。画出叶老为我批改作文的句子。1、全班交流:、指名读。出示: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从这句话中,你读出了什么?叶老很认真。、从哪个词可以看出他认真呢?(密密麻麻)一起来看叶老修改过的那篇原文:从中你看到了什么?修改得多,修改得仔细……是呀!这么多修改符号,这么多增添的小字,真是“密密麻麻”呀。一起读!(原文)这篇文章共1500多字,叶老就修改了160多处,多么认真的叶老呀!再读!、看到这样的批改,作者的表情是什么呢?(一下子愣住了)为什么会愣住呢?如果你是作者,你会想些什么呢?a、我都获得北京市大奖了,居然还能改出这么多的毛病;b、一个大作家修改中学生的文章居然这么认真,真是从未见过。、叶老的认真,让作者吃惊,让作者敬佩,所以——课件出示: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