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教与学转型难点”的信息化教学设计课题名称:爱莲说姓名工作单位年级学科八年级语文教材版本北师大版一、教学难点内容分析(简要说明课题来源、学习内容、知识结构图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这篇小品文构思独特而意蕴深远,语言精炼而婉转曲折,修辞巧妙而变化错综,感情深切而打动人心,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作者周敦颐在数百年习染成风的恶势力中,却能顶住逆流,独步于尘俗之外,在文中既委婉地批判了当时趋炎附势,追求富贵的世风,也表明了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的人生态度。品读此文,心灵犹如盛开出朵朵莲花,暗香四溢;再读,字字句句都闪射着熠熠耀眼的光彩,给人以鼓舞力量和美感享受。二、教学目标(从学段课程标准中找到要求,并细化为本节课的具体要求,目标要明晰、具体、可操作,并说明本课题的重难点)知识与技能:1、提前预习,了解“说”这种文体的特点及作者介绍。2、朗读《爱莲说》,并把握字词、语句,疏通文意。过程与方法:3、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体会作者借莲花所寄寓的感情。情感态度与价值观:4、学习莲花高洁的品质,培养“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的道德品质。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生对预备知识的掌握了解情况,学生在新课的学习方法的掌握情况,如何设计预习)初二学生已经接触了一些浅显易懂的文言文,能够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疏通文意,流畅诵读课文,所以本节课感受文言文的思想内涵至关重要,应把朗读、背诵和赏析课文当作有效的教学方法加以运用;另外,本文托物言志的手法以及作者洁身自好的品质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一定要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让他们循序渐进地接受。在教学中,教师要本着发展学生的理念设计教学环节,教会知识的同时,也要教给他们做人的道理,力求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四、教学过程(设计本课的学习环节,明确各环节的子目标)通过创设情境、出示对联、古诗名句,尽量为学生创设韵味十足的学习氛围。其次通过多种诵读方式,以读促讲,体会文章的精妙之处。在通过合作交流的方式,生生互动达到最理想的学习效果;最后整堂课借助多媒体课件,插播视频、音像资料、图片,使得教学过程生动形象,深入浅出。五、教学策略选择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设计(针对学习流程,设计教与学的方式的变革,配置学习资源和数字化工具,设计信息技术融合点)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莲之语——创设情境1、导入:教师用富有诗意的语言,引用李白、杨万里、《采莲曲》等关于莲花的名句,创设意境,把学生带入田田莲叶中。2、教师播放背景音乐。3、师提问:你又积累了那些关于莲的诗句、传说及名称?并出示幻灯片。学生进入意境,并展开思考。与老师、同学交流积累的诗句或传说等。语文教学应该是诗意的,教师的导语富有诗意能拨开学生心灵的涟漪,激发学生探寻“莲”的兴趣。再者在柔和的音乐声中,学生的思维打开了,后面的诗句积累等也就文思如泉涌了。(二)莲之忆——复习检测1、师出示预习检测的内容。2、教师巡查,释疑解惑。学生自主完成题目,并在小组内交流,订正答案。检测学生课前的预习情况,做到“学习有准备”、“温故而知新”,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三)莲之韵——诵读课文1、自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疏通文意。2、录音范读课文,听准节奏,把学生或自读,或听范读,或小组读,或齐读,或背读,采用多种方式达到熟读成诵。这一环节以读为主,以读促讲。鼓励学生不拘一格地展示自己的朗握情感。师出示图片及朗读文件。3、学生齐读课文。这一遍的要求是:读通课文,感情充沛,声音响亮,精神饱满。4、背读课文第二段。读水平。渐渐地在读的过程中,学生会与作者摩擦出思想的火花,产生感情的共鸣,一步步触摸到文章的内涵。(四)莲之思——赏析课文,探究文意1、师出示问题幻灯片:莲之思3.本文是写莲花的,可是作者却在文中不惜笔墨写了菊花和牡丹,这样写有何用意?“菊花”喻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而离群索居的隐士(正衬)“牡丹”喻贪慕虚荣追逐名利的世俗之人(反衬)突出了莲高洁可爱的品质4.作者借莲的形象来言君子之志,本文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态度和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