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耐心来自对孩子的理解读后感美国课堂教学案例一个叫罗布的小学生,在马休斯女士的课堂里屡屡想引起老师和同学的注意,闹出不少恶作剧来。可是,这些并没有引起老师的特别关注,甚至同学们对他行为的也爱理不理。结果,罗布变得消极起来。大家评课时对这一现象,有人说,课堂里应该消灭“指责”,有“指责"就必然有对抗。在课堂上,老师看上去已经难得可贵了,她对那个不断挑战的罗布能够压住自己的火气,始终坚持以课堂教学为重,不仅为全班创造了机会,对罗布也“仁至义尽”了。大部分人都十分认可这一观点。一位老师说,可能这个孩子的椅子不舒服,他爱会这样坐不住。还有一位老师提出了独到的见解,他说那个调皮的罗布是一个可怜的家伙,在家里,他也是一个备受冷落的“丑小鸭”。沉默中,每个人都在思考。看来她在努力理解罗布。美国的特殊教育,并不是我们国内理解的针对生理残疾学生的特殊教育,而是针对在阅读、写作、数学等方面存在学习障碍的学生的教育,对于这些学生,学校很少从道德层面对他们进行批判,更没有歧视和放弃他们,而是把他们当成一个特殊的教育群体。教育工作者从心理学、生理学、社会学、脑科学、教育学等多个领域积极寻找对策,不少孩子的命运因此获得了根本性的改变。令人叹服的是,美国把这一点上升到民族命运的角度来认识,投入了巨大的人力和物力——全美有50多万人从事学习障碍学生的研究工作,每年暑假,举办“夏季学校”为这些学生补课。反思我们的教育,我们更多的是从道德评判的角度来看待学生总喜欢用简单的两分法分成好的和坏的,对孩子的不良行为习惯,习惯带着道德的有色眼镜来看,把他们假想为专与老师作对的“眼中钉”。面对他们,我们更多的可能是心烦、冷落、歧视、指责,甚至是排斥。什么时候,我们能体谅这些孩子的处境,以科学的态度探讨改变他们不良行为的方法,教育中多一份耐心、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宽容,是更多的孩子从学校走向幸福的人生。自己在工作中也有过急躁,口不择言的时候,现在想想真是不应该。每一个学生都有一个属于他们自己的世界,我们要走进他们,去了解他们,然后在找到适合的方法去沟通、去教育!最后想说,教育的确是一门艺术,当爱心与智慧并存的时候才能收到最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