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案例——寄情端午传承文化一、活动设计(一)主题活动背景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端午节,最为人们所知晓的原因是为纪念二千多年前伟大诗人屈原。现在的小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意识较薄弱,由于端午节的历史悠久,学生只知道端午节要吃粽子、赛龙舟外,其它一概不知。于是我组织一(1)班的学生,进行以“寄情端午传承文化”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帮助学生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特别是端午节风俗及其含义,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寄情端午传承文化》这一综合探究活动是根据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的实际情况而设计的。这也是我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中体现人与文化的一个主题,体现综合实践活动的一种综合性、实践性、探究性、开放性、生成性和自主性教育活动,强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获取知识和能力,在实践中体验情感,发展个性品质。学生通过参加调查、实践,自己学会解决一些实际存在的问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能力。学生通过“端午节的习俗探究”“端午节美食”“端午节的来历”“端午节诗文”等活动,对屈原有了深刻的印象,培养了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学生了解到家乡的端午节习俗,也培养了学生热爱中华民族、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二)主题活动目标1.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和传说、传统的习俗、节日美食、端午节的相关诗文等。培养学生有目的的搜集资料能力。2.亲自制作和品尝粽子,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了解各式各样的粽子,知道粽子随时代和地区的不同而发展、变革、拓展学生的课外知识面。3.通过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能根据感兴趣的问题,制定简单的学习计划,让学生学会并掌握查阅、整理及调查从图书馆、网上及其他途径获取知识的能力。4.通过参观、调查等活动,使学生体验学习活动的乐趣,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三)活动方案设计本次“走进端午节”主题活动课程的参与人员有:全体学生、学生家长、老师。(四)主题活动规划步骤活动内容活动形式地点第一步开题活动:提出研究的问题,讨论分组并制定小组活动计划。合作学习校内第二步方法指导:小组讨论,确定信息资料的来源,学习搜索资料的方法,收集资料,采访身边的人。讨论、交流校内、校外第三步交流:激发创作思维,能够大胆表现,分组汇报调查结果,学会交流评价。合作学习、交流校内第四步实践展示:“品粽”主题会,学生亲自学会制作粽子。家长指导学生家第五步交流、表达。合作学习校内二、主题活动的组织与实施1.活动目标:(1)初步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同时了解端午节的由来、传说和传统的习俗等。(2)利用各种途径搜集有关端午节的资料,培养学生有目的的搜集资料能力。(3)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4)培养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和小组合作探究的意识。2.活动准备:幻灯片、图片、赛龙舟视频等。3.活动方式:资料搜集、合作交流、小组讨论。4.活动步骤:(1)课前让学生搜集端午节的资料,在家长的协助下填写资料收集卡,初步了解端午节的一些基本情况。(2)课堂上,利用多媒体,采用图文结合、录像等的形式,使学生了解到端午节的由来、习俗和故事及诗词等内容,激发进一步探索的欲望。(3)让学生根据老师展示的资料,提出想研究的问题。(4)课题确定的同时,引导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任务分工和探究主题的计划。(5)集体交流汇报分工及小组探究计划,共同商议,修改。(6)各小组制定活动方案。三、活动的实施(一)在实践活动中,各组长根据研究计划,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探究活动。1.6月2日至7日,各小组利用课余时间开展实践活动。2.6月8日各小组组员交流活动过程。(二)各小组开展实践活动组别:热爱诗词组马宇航、吴宇昂、王方固等同学搜集有关端午节的诗词。组别:粽子飘香组1.石晗茜同学搜集我国各地具有地方特色的粽子实物和资料,了解我国不同地方的粽子。2.二组同学在家长的指导下学习包粽子。3.大家学会了包粽子,视频展示。组别:民族风情组陈宇航、宋子娟、刘雨欣等人搜集我国各地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