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非营利组织志愿者服务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摘要:近年来,我国的非营利组织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然而在这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尤其是志愿者服务能力方面的问题。文章在描述中国非营利组织及志愿者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非营利组织的志愿者在提供社会服务过程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其问题提出了解决对策。关键词:非营利组织;志愿者;服务能力一、非营利组织中的志愿者NGO,是英文Non-governmentalOrganization的缩写,通常译为非营利组织、非政府组织或是民间组织等,它是指不以营利为目的的、主要开展各种自愿性的公益或互益活动的非政府的社会组织[1]。自80年代以来,我国的非营利组织数量和类型逐渐增多,为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它们也在我国的社会组织中占据了重要的一席之地。根据中国共青团中央2006年发布实施的《中国注册志愿者管理办法》第二条规定:“志愿者(volunteer,也称志愿人员、义工、志工)是指不以物质报酬为目的,利用自己的时间、技能等资源,自愿为社会和他人提供和帮助的人。”①麦克利兰在50年代曾提出,在生存需要基本获得满足的前提下,人有三种主要需要:成就需要、权力需要和归属需要[2]。志愿者作为非营利组织的重要人力组成部分,与非营利组织形成了互为依存的关系:对于志愿者来说,非营利组织为他们提供了发挥自身功能的渠道和平台,志愿者可以在自己所关心和擅长的领域发挥自己的优势资源,向社会提供公益性质的资源服务。对于非营利组织来说,志愿者的加入无疑为其提供了巨大的人力资源支持,同时由于志愿者提供服务的公益性,大大降低了非营利组织进行公益活动时的雇用成本,使得组织可以有更多的资金用于发展多层次宽领域的公益事业,从而使更多的群众享受到非营利组织的服务。彼得·德鲁克曾指出,非营利组织不仅从功能上替代政府解决了许多社会问题,同时,由于它的效能是政府的2倍,政府的赤字也得以削减。非营利组织之所以能创造这样的效能跟其具备崇高的志愿精神、拥有庞大的志愿者队伍是分不开的[3]。但是,在非营利组织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也应该看到,目前我国的非营利组织中的志愿者在提供志愿服务的整体素质上还有待提高,志愿者队伍的整体素养的增强和志愿者的服务能力的提高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二、中国非营利组织志愿者服务中存在的问题我国非营利组织志愿者服务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在三方面:(一)志愿者人力资源结构分布有待进一步合理化。1.志愿者数量我国NGO的职员包括三个部分:一是专职工作人员,二是兼职工作人员,三是志愿者。根据约翰·霍普金斯非营利部门的比较项目第二阶段研究的成果,在所研究的22个国家中,这些国家平均总人口的28%无偿参与了非营利组织贡的服务[4]。90年代,美国的塞拉蒙教授对世界41个国家进行了相关研究,发现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都存在着庞大的非营利部门,这个部门的平均规模占各国GDP的4.6%,占非农业人口的5%,占服务业就业人口的10%,相当于公共部门就业人口的27%;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这些比重呈现上升趋势[5]。据2010年的调查显示,在我国,有多达34.4%的NGO表示没有雇佣志愿者;17.5%的NGO志愿者为1—4人;①中国共青团中央.中国注册志愿者管理办法,2006-11-7.11.8%的NGO志愿者为5—9人;18.3%的NGO志愿者为10—39人;另外,有多达18%的NGO志愿者为40人以上。如下图:34.40%17.50%11.80%18.30%18%0人1-4人5-9人10-39人40人以上因此,就比较而言,我国的非营利组织中志愿者的数量是远远不足以满足我国当前对于公益服务的需求的。2.志愿者年龄分布从参与志愿者的年龄层次来看,国外志愿者中年人比例较高,35~54岁的所占比例为55%,24~34岁的为27.1%,18~24岁的年轻人为14.5%,75岁的老年人参与比例3.37%[6]。而我国的志愿者中多数是青年学生,他们社会经验相对不足,不能很好地满足社会对公益服务的需求。3.志愿者文化程度NGO职员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高中及中专大专本科研究生总计人数(人)34369869852586576461230占调查样本比例(百分数)11.03%31.7%27.4%27.8%2.07%100%数据来源:区莹,中外NGO人力资源构成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