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环境教育插上科学之翼“想得切实、干得扎实、做得真实、活得踏实”,为环境教育讴歌、为科技教育实干、为校外教育拼搏、为创新事业奉献是我践行的教育人生。我在校外开展环境教育已有25个年头。有时,自己都感到吃惊,居然在校外环境教育战线坚持了这么长时间。其间有过孤独的摸索、失败的彷徨、焦急的等待……但更多的是为我钟爱的教育事业,为我热爱的美好家园,为我喜爱的科学创新而顽强地拼搏、勇敢地应对、不懈地探索。因此,我感到走过的每一步都是那样的赏心悦目!校外教育与校内教育比较有不少困难。没有固定生源、教学大纲和教材,有时甚至没有场地。教什么?怎样教?条件怎样?如果强调困难,几乎每个校外教师都会感到困难。而我看到的是校外教育比校内教育有更大的优势,可以不局限于一种模式、一种规范、一种教材,可以给教师以更为广阔的创新和发展的空间,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多彩的环境世界多样的实验设计伴随着全球十大环境问题、中国十大环境问题的提出,环保这个话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目前环境保护的类别越分越细,大到宇宙环境,小到微观世界,远到地球两极,近到衣食住行,可以讲的内容丰富多彩。校外教师如何找准开展环境教育的切入点,激发学生探索兴趣,使他们能够较快地迈入保护环境的行列中呢?我设计了一个问卷,面向全市1000名青少年开展调查。我了解到青少年最关心的环境问题是:大气、水和噪声。我用参与式、体验式、互动式等方法丰富我的课堂活动,通过调查、考察、实验、体验、讲授等方法帮助学生了解环境问题,其中实验法最吸引学生。我设计的中草药中的色素提取、蔬菜中亚硝酸盐的对比、加碘盐的测定、水污染测试仪、多功能耗电测试仪、手机辐射检测、饮料与健康、有毒塑料鉴别等几十个环保实验,受到学生们的欢迎。捕捉环境问题确立研究主题很多学生和老师找到我,迫切希望我能够帮助他们选定一个环保问题。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的确,一个新颖、有实际意义的选题是教学成功的一半。但关键是如何确定一个环保话题,这使我想起一个故事:美国某公司花巨资造了一个大型电机,可就是不运行,无奈的老板悬赏1万美金请人修理。一位无名的工程师围着电机转了一圈,便用粉笔在机身上画了一个道说:“请将这里的线圈缩短16圈。”果然机器开始动起来。有人说,你挣钱未免太容易了,画了一下就挣1万美金。工程师说:“如果这只粉笔值1美元,那么画的那条痕迹就值9999美元,因为这条痕迹里包含的是技术。”这个故事说明拥有思考的方法是十分重要的。由此故事联系到环保选题的确定,学生不能仅依赖别人的帮助,要学会自己发现问题、独立思考问题。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抓住学习中的每一个小细节,特别是要引导学生观察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一些小问题。在最终确定选题前,要三思而后行:能做到吗——重视题目的可行性;有新意吗——突出题目的创造性;有用吗——讲究研究结果的实用性;有条件吗——强调因地制宜地开展研究。在这个过程中,要使学生明确科学研究选题的路径,即思考—设问—实践—发现—分析—讨论—立题。一个小姑娘告诉我,她家的窗台上有小鸟停留。这个看起来很一般的问题,实际上是一个非常好的小选题,涉及“观鸟”还是“关鸟”的大问题。于是,我鼓励她用一年的时间观察、拍照和研究。她发现了很多有趣的现象:如果窗台上有很多杂物,小鸟不爱来;如果有一些五谷杂粮,鸟儿就会多;秋季来的小鸟身形很肥,春季来的小鸟身形较瘦;周围环境好的社区,鸟就会多等。她用自己的观察说明,良好的环境有利于小鸟的生活。后来,小姑娘将自己的观察写成报告,获得北京市金鹏科技论坛一等奖。一个学生看完《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后,问我:“北京真有把树盖在房子里的住户吗?”我鼓励他在北京找找,并帮助他设计了调查路线和方法。没想到,他居然找到100多棵与张大民家类似的树,并给这些树命名为“困树”。随后,他撰写了一篇《困树的心声》,代表“困树”向100多家居民申述,并通过多家媒体进行宣传报道。后来,他获得了“全国福特环保青少年奖”。运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用科学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