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纪中人”传承中山精神【摘要】中山纪念中学在研究中山精神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山精神﹢文化素养﹢国际视野”的育人方法,把纪中打造成了广东名校。如何更进一步发展?笔者认为,一个有效的途径是,要更深入地研究“中山精神”的传承,和“纪中人”的精神内涵相结合,使“中山精神”接上地气,落实到日常的教育教学行动中。【关键词】中山精神;文化素养;国际视野一、“中山精神”内涵探究孙中山(1866-1925),名文,字载之,号日新,又号逸仙,幼名帝象,化名中山樵。1866年,孙中山生于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市)翠亨村的农民家庭,青少年时代受到广东人民斗争传统的影响,向往太平天国反清事业,自诩“洪秀全第二”。1905年成立中国同盟会。1911年10月10日新军中的革命党人暗中联络,决定当天晚上起义。辛亥革命后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任期1912年1月1日—1912年4月1日)。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逝世。孙中山著有《建国方略》《建国大纲》《三民主义》等,是中国近代民族民主主义革命的开拓者,中国民主革命伟大先行者,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的缔造者,三民主义的倡导者,创立《五权宪法》。他首举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旗帜,“起共和而终两千年封建帝制”。1940年,国民政府通令全国,尊称其为“中华民国国父”。1938年毛泽东同志在孙中山逝世13周年的纪念大会上对孙中山作了高度评价:“孙中山的伟大在什么地方呢?在于他的三民主义的纲领,统一战线的政策,艰苦奋斗的精神。”1956年毛泽东同志在孙中山诞辰90周年撰文《纪念孙中山先生》,称孙中山先生为“伟大的革命先行者”。1987年2月18日xxx同志在会见加蓬总统邦戈的谈话中将孙中山的伟大的历史功绩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二是开创国共合作,导致了北伐战争的胜利。1996年江泽民《在孙中山诞辰130周年纪念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大会上的讲话》说:“孙中山先生是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和民族英雄,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他在我国各族人民和一切爱国人士中享有崇高的威望。孙中山先生代表着一个时代。”“孙中山先生最早提出振兴中华的口号,期望中国迎头赶上世界上先进的国家,并为推动实现这个美好理想而顽强工作。他历经险阻,但百折不挠,忠实地实践了他所说的‘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的誓言。”“孙中山先生的革命思想和实践,对近现代中国产生了巨大的震撼和深远的影响。这是辛亥革命伟大精神之所在,也是中华民族伟大精神之所在!”2020年胡锦涛同志在《在孙中山诞辰14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中说:“孙中山先生一生追求真理,始终与时俱进;一生不懈奋斗,始终坚韧不拔;一生热爱祖国,始终致力于振兴中华。孙中山先生追求真理的开拓进取精神和矢志不渝的爱国主义情怀,孙中山先生天下为公的博大胸怀和放眼世界的开放心态,孙中山先生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坚强意志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尚品德,是他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遗产。”2020年11月11日,xxx同志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将“中山精神”的核心内涵概括为四个方面:1.热爱祖国、献身祖国的崇高风范;2.天下为公、心系民众的博大情怀;3.追求真理、与时俱进的优秀品质;4.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xxx同志表示,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一生以革命为己任,立志救国救民,为中华民族做出了彪炳史册的贡献。时代造就伟大人物,伟大人物又影响时代。孙中山先生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做出了杰出贡献,在中国人民心中享有崇高威望,受到全体中华儿女景仰。二、中山纪念中学对“中山精神”的解读与创新1929年9月18日,时任国民政府行政院院长的孙科先生秉承父亲孙中山先生“谋建设培人才为富强根本”的遗愿,加强地方教育,提议在翠亨创建“总理故乡纪念学校”,随后积极奔走,于1931年11月27日,学校在翠亨孙家祖地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和孙家坟场奠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