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防抗新冠病毒看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导读: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事关国家安全与发展,守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卫现代化建设成果。民命比民生更重要,安全比便民更重要。应摆上优先发展、重点发展、加快发展的突出位置,按备战那样准备,按军队那样建设,按打仗那样应对。•忠诚与能力并重,忠诚胜于能力。关键时刻,既说又干,叫响“跟我上”,到“能够听到炮火声音的位置”一线指挥,难断决断,果敢担当,以全局胜利为胜利。•工作结果=思维X能力X热情。优先把思维方式搞对头,与时代发展相同步、形势任务相适应、特点规律相符合、区域特色相一致,确保前瞻性、针对性、主动性和有效性。•国难思良将。选准配强良将,特别是一号位、关键岗位、高级专家。良将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敢于决断和担当,避免“小仗打成大仗”、“内仗打成外仗”、“疫情仗打成经济战”。只有平时多考核检验,急时才能经得起考验。•领导干部要有终局思维,通过在头脑中构思,推演未来终局,再从终局倒推当下应该如何做出判断或行动。谋局要有先见之明,布局要谋定而后动,落局要军中无戏言,控局要控早、控小、控新。•经验是最好的应用理论。把退役军人应急处突的经验集中利用好,把点上成果上升为面上成果,把零散成果上升为系统成果,把经验做法上升为标准规范,固化为运行机制,转化为教科书、操作使用手册,让人一看就懂、一学就会。•只有无事生忧,才能高忱无忧。深忧安全威胁在哪里,预想怎么办,全民动员、全民参与,警钟常鸣,常备不懈。•只有平时多找问题,关键时刻才能没有问题。乐观构思,悲观计划,乐观执行;少看成绩,多找问题,提高标准,狠抓落实;当问题的乐观派、问题的“猎手”、问题的“分配者”、问题的“终结者”。•常态化保持“应急、准备应急”状态。聚焦“1个中心”,用好“2个渠道”,衔接“3个机制”,应对“4类事件”,常备“5个系统”,把握“6条原则”,落实“7个准备”,小规模常备,中规模预备,大规模申请体系支援,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无备。•把“智慧应急”纳入“智慧城市”优先发展。自上而下整体设计,自下而上搞好集成,有计划、分步骤推进建设,让“智慧应急”成果下沉,先用好,后好用,建一项、用一项、成一项、发挥效益一项。•构建“精前台、强后台、大外围”的应急管理体系,实现内部融合、对外对接、军民衔接,带动信息情报、技术支援、专业力量、物资保障等体系高效运转,实施大体系支援下应急行动。•用方案总揽各项准备工作,思想准备要真,方案准备要细,机制准备要畅,人才准备要尖,力量准备要专,物资准备要全,演练准备要实。•追求“效益最大化、投入最小化”。不光算经济账,还要算政治账、军事账、社会帐;不仅看形式,还要效果,算对应急管理能力的贡献率;不仅看成果,还要投入,算效费比;不仅看当前效果,还要看长远效果;不仅看“硬成果”,还要看“软”实力。当前,防抗新冠病毒战“疫”,经过举国艰苦努力,形势出现积极变化,工作取得积极成效,进入“决战决胜”的关键阶段。这既是一场全国动员、全员参与的大战,也是一场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的大考;既彰显巨大的体制优势,也检验不少的机制缺失。全程跟踪研究媒体报道,结合历年来参与军事斗争准备、应急处突实践,客观分析这场战“疫”,谈一些不成熟的理性思考。01忠诚胜于能力这次战“疫”,一个病毒,危害全球;一次误判,后果巨大;一句真话,扭转战机;一城失守,波及全国;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一批良将,临危受命;一声号令,举国动员。这再次印证一个铁律:忠诚胜于能力,有德有才干大事,有才无德坏大事,有德无才成不了事。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事关国家安全发展,守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卫现代化建设成果。首要的是忠诚与能力并举,忠诚胜于能力。只有这个“硬核”,特别是一号位、关键岗位、关键人员,100%过硬、时时过硬、处处过硬,关键时刻才能坚定信心,忠于职守,排除万难,守护一方。抗“疫”期间,钟南山、李兰娟等院士“逆行”武汉;全体医护人员奋战一线,生死博斗;全国人民主动捐款捐物浙江省“自杀式”援助;央企突击抢建...